中西医结合共助反复流产患者好孕
我国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年)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3次或3次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目前我国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即应重视并予评估,因其再次出现流产的风险与3次者相近。
反复流产发病原因众多,既可能是单一因素,也可能是混杂的多因素导致流产。反复流产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夫妻染色体异常2%-5%),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7%),内分泌紊乱(8%-12%),生殖道感染(4%),免疫及血栓性疾病等因素(50%-60%),其他还有男性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及不明原因反复流产。
复发性流产分成早期复发性流产和晚期复发性流产。早期复发性流产是指妊娠12周以前发生的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称为晚期习惯性流产,两者病因不尽相同。
早期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包括胎儿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共同因素等:1)父亲因素:父亲染色体结构异常或者精子的染色体异常会发生复发性流产。因此要提醒男性朋友如果妻子反复流产一定要同时检查自己有没有染色体方面的问题。2)母亲因素:除了染色体问题外,内分泌异常也可导致流产,如多囊卵巢综合症、黄体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另外,女性的解剖因素如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等也可以导致流产,或者女性有血栓因素,血液高凝状态,免疫功能紊乱等亦可以导致流产。3)胎儿因素:偶发性流产胎儿淘汰率达到50-60%。故建议流产者胚胎行染色体检查。4)夫妻共同因素:怀孕是夫妻的半体移植,妻子接受来自丈夫的精子和受精卵,受精卵有一半的抗体来自父亲,属于异性的抗原。如母胎免疫机制异常亦会发生流产。
晚期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有:1)血栓前状态2)妊娠附属物:脐带、羊水、胎盘异常。3)解剖因素:子宫纵膈、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
目前反复流产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根据不良孕产史、流产次数、经济条件、检查技术、酌情选择检查项目,做到病因清楚,诊断准确,对因治疗,比如手术治疗解剖异常,口服或注射药物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补充雌孕激素、免疫调节药物改善免疫功能等。
复发性流产在祖国医学中应属“滑胎”及“数堕胎”范围。东汉张仲景著的《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中对于妊娠腹痛、阴道流血和流产等有所描述,如“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隋朝巢元方进一步把妊娠流产作了分类,,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妊娠数坠胎”即属于复发性流产。宋朝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都有所论述。
中医治疗遵循预培其损的原则,从孕前开始治疗。针对病因以补肾、健脾、养血、调冲等。若有月经不调者,当先调经,若因他病而致滑胎者,当先治他病。若已受孕应积极保胎,可按胎漏、胎动不安治疗。常见以下证型分证论治:
1肾虚证
表现除屡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外,月经初潮年龄常推迟,月经后期或稀发、闭经,或月经量少;性欲淡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调冲。
2脾肾两虚证
月经初潮迟或月经周期推后;神疲肢倦,纳呆便溏,下腹坠胀,腰膝畏冷,夜尿频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缓。
治法:温补脾肾。
3气血虚弱证
月经量少或月经稀发;面色萎黄,眩晕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4阴虚血热证
月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鲜红,质黏稠;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调冲。
除中药口服以外,尚有中医外治法可在备孕期及早孕保胎时选择,如穴位贴敷、耳穴、穴位埋针、艾灸等中医治疗。
友情提示:请在医生指导下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陈乐锋,戴冽.妊娠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管理[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8(2):97-.
3.乔杰.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专家共识及解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85-86,-.
4.陈建明,苗竹林.复发性流产[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农药与流产,果蔬对生育的影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