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附院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成立

  年1月21日上午,一附院在西北地区率先成立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这标志着以一附院多学科综合优势为核心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诊治再上新的台阶!院长助理、医务部长邹余粮,医院副院长张玉顺,先心周围血管科副主任田红燕,门诊部主任王瑞君,宣传部部长陈锐及先心周围血管科部分专家教授、医护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先心周围血管科副主任田红燕教授主持了成立仪式。医院副院长张玉顺介绍说,肺动脉高压也被成为“肺高血压”,它的发病率约万分之一,患病人数虽然少,但是预后非常凶险,药物治疗非常有限,西北地区开展肺动脉高压诊治的医生很少,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很大的临床、研究潜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难到肺血管中去,过去都是用治疗外周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药物来治疗肺动脉高压,但是效果不明显,国际最新治疗提倡进行靶向治疗,这对于手术前期或者不能手术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使手术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相应减少。一附院是国家慈善协会西北地区唯一家的定点单位之一,拥有肺动脉高压治疗专用处方权,因此全国很多患者慕名而来。学科范粉灵副教授、成革胜主治医生及科室研究生在该领域也有丰富的临床研究资料和经验,在该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目前专病诊治库病人达一百多名,包括了各个类型的肺动脉高压人群。除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等类型外,学科每年救治千例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数百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有相当比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从而使得学科救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例数和经验等,医院不可媲美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一附院建立专病门诊就能在西北地区建立肺动脉高压疾病诊治的畅通渠道,使患者的疾病甄别、诊断、治疗、随访一体化、规范化,形成临床研究的课题和科研项目,使疾病的诊治研究向纵深发展,形成特色,促进医学发展,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邹余粮院长助理讲到,医学的精细化、精益化,是医学研究的必走之路。一附院是西北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必须走精益化和专病化的道路。一附院之前成立了很多的专病门诊,起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一附院疑难危重患者救治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肺动脉高压早期没有更多识别的方案,包括很多医务人员也缺乏识别的意识和概念,患者更没有重视,等到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前来治疗时,往往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需要加大科普教育力度,让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医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便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阻断疾病的进展。肺动脉高压分类非常多,牵扯到血管疾病、先心病、肺部疾病、遗传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多领域,解决此类疾病的根本在于专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诊疗,形成诊疗常规,因此多学科综合诊疗意义重大。除临床学科外,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的密切合作也非常重要,相关学科的密切合作是带动一附院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临床学科研究的重要渠道,能够解决该类疾病精确化治疗的问题。医院一定会支持好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建设,推进科普宣传,医院的诊疗医院使大家认知疾病,促进多学科诊疗讨论,开展新技术立项,使肺动脉高压的诊治继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先心周围血管科田红燕副主任介绍说,一附院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诊治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支撑项目,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协作单位之一,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学科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防治体系;专病门诊建立后,学科续将加强对疾病科普宣传,利用现有的优势,形成规范化的诊治标准,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以期形成大数据统计,促进重大科研项目产出。

  随后,邹余粮院长助理、医院张玉顺副院长、门诊部王瑞君主任、先心周围血管科田红燕副主任共同为肺动脉门诊成立揭牌。

  揭牌仪式后,先心周围血管科医护人员在该院门诊举行了义诊咨询活动。

  门诊成立后,由张玉顺教授、田红燕教授、范粉灵副教授、成革胜主治医生等组成精英团队,每周一到周五上午,交大一附院门诊二楼心内科8号、9号诊室,为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规范,科学的个性化诊治方案,这也为推动西北地区此类疾病的综合诊治迈向更高的水平。

西安交大一附院肺动脉高压专病门诊:









































帮助白癜风公益医院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jbms/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