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正当时
本文导读:三伏天中草药贴穴位治疗又叫“三伏灸”、“天灸”、“发泡灸”疗法。三伏灸是中医“冬病夏治”、“上工治未病”的一种疗法,本疗法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最好连续治疗三年以上。
三伏灸原理是根椐中医理论“天人合一”,子午流注、天干、地支、脏腑阴阳,推算出经气流注,盛衰开合的最佳时机,此时对人体相关穴位敷以袪风散寒、解表化痰、平喘逐痰的中草药,可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宣通肺气,疏通经气,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鼻炎。经常感冒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食管炎。慢性胃肠炎。结肠炎。便秘。慢性肠炎。
3.各种骨关节痛: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4.儿科疾病: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素身体虚弱多病。小儿遗尿。
5.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产后头痛。子宫肌瘤等。
6.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为何选择三伏天防治?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虚,消息皆通于大地”.许多冬季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症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已形成,只是由于夏季炎热,人体阳气旺盛,使病邪潜伏体内,未能发作;及至冬日,天气严寒,病邪蓄势而起。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充沛的时期,在此期间,调整人体的阴阳使得阳气内敛,阴阳之气平衡旺盛,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以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另一方面,某些冬季多发病属阳虚,在冬季治疗很难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在夏季调治,自然界中的阳旺之气有利于上述慢性疾病康复。
为何选择三九天防治?三九天,气候寒冷,人体遇寒卫外功能不健全则容易患呼吸道疾病。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天气最为寒冷。祖国医学将冬至开始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三九天为数九寒天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万物闭藏,亦是万物为来年春天的复苏、成长积累能量的时候。因此,冬至天开始穴位贴敷,激发人体经气、恢复人体受损的阳气,使得“枯木逢春”,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三九灸亦是夏季“三伏灸”治疗与保健的延续和补充。
贴药越长时间越好吗?贴多久效果最好?敷贴(天灸)疗法属于发泡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由于天灸药物中含有多种透皮挥发性的成份,因此天灸药物都是即时调配的,贴药时间并非越长就越有效。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4~6小时为宜,小孩时间酌减,2~4小时,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
贴药对皮肤有影响吗?由于三九、三伏敷贴(天灸)是一种发泡疗法,药效经皮渗透,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临床上患者贴药后会感觉穴位及其周围皮肤会有痒、麻、灼热、刺痛等各种不同的感觉,这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无须担心。
(注:每年的三伏、三九天的当天各贴一次,连续贴三年)
年三伏贴时间:
初伏:年7月17日(周日)
中伏:年7月27日(周三)
末伏:年8月16日(周二)
医院三楼中医科
杨医生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根深源长,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医药学倡导防重于治,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阴阳的协调,重视辨证施治和疗效,采用简捷,方便,有效的方法治好病。临床上对西医一些难以调治的疑难杂症,请中医诊治确有独到之处。
我院中医科开展专科特色疗法针药并用,运用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等疗法,对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偏瘫、冠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胃炎、胃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慢性肾炎、前列腺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肩腰腿痛和结缔组织疾病如痤疮;过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多汗症及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和各种新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联系我们联系方式:-
- 上一篇文章: 专家共识特发性肺纤维化如何诊断与治疗
- 下一篇文章: 医学动态为什么顺势疗法能对症治疗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