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全科诊疗思路小儿发热伴皮疹
1.病例简介
患儿,男,4岁,发热4d余,上午10点由母亲抱来就诊。整理患儿发病过程和就医情况如下:第1天:患儿突然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9℃。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15×/L,中性粒细胞比例76%,血红蛋白g/L,血小板×/L,C反应蛋白(CRP)39mg/L,血沉30mm/h。考虑细菌感染,给予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另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美林)退烧。第2天:患儿仍有高热,右侧颈部发现有肿块,考虑淋巴结炎,继续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第3天: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美林)退烧,效果欠佳,仍高热,继续输注抗生素治疗。输液结束后,全身出现猩红热样皮疹,考虑药物过敏,加用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口服。第4天:患儿高热无好转,颈部肿块无缩小,复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18×/L,中性粒细胞比例77.7%,血红蛋白g/L,血小板×/L,CRP50mg/L;血沉40mm/h。换用阿奇霉素静脉输注,并继续服用抗过敏药物。第5天:患儿体温和皮疹仍然不退,来到我的诊室就诊。2.病例诊疗过程
2.1 如何构建全科医学整体性临床诊疗思维?
2.1.1 临床5问思维法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的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皮疹是指不同于正常皮肤的皮肤病变,病原体直接侵入皮肤、细菌毒素、自身免疫现象、变态反应等都会引起皮疹。发热伴皮疹是很多疾病的共同表现,发热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皮疹又有相似性和多形性,要正确诊断此类疾病,需要全科医生构建整体性的临床诊疗思维。现采用约翰·莫塔教授的临床安全策略——临床5问思维法,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析(见图1)。
2.1.2 发热伴皮疹的全科医学鉴别思维
发热伴皮疹的原因很多,常见发热伴皮疹的疾病可分为5大类。
第一类是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其中急性出疹性传染病比例最高,如风疹、麻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猩红热等;其次一些非传染病病原体感染也可导致发热伴皮疹,如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第二类是免疫性疾病,常见的儿科免疫性疾病有风湿热、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都会有发热伴皮疹。第三类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性皮炎、急性荨麻疹、重型多形红斑。第四类是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率较低,但预后差。第五类是某些特殊性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儿科较少见。
在发热伴皮疹表现的感染性疾病中,有些疾病属于急危重症,比如脓毒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要引起警惕,医院救治。
发热伴皮疹是儿科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常是此类患儿的第一接诊人。对小儿发热伴皮疹,全科医生要有清晰的鉴别思维。对于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反应差的患儿,有进展为急危重症的风险或者已经确认为急危重症的,需医院。在排除急危重症的高风险和急危重症的前提下,要积极地寻找病因,找到导致发热伴皮疹最可能的疾病。将小儿发热伴皮疹分为常见疾病和不可忽略的疾病进行鉴别(见图2)。
2.2 是不是急危重症疾病?依据是什么?
2.2.1 初步病史
该患儿以发热4d余为主诉,高热为主,服用退烧药效果不大。病程第2天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静脉输注抗生素4d,实验室检查提示感染没有得到控制,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皮疹,更改抗生素及加用抗过敏药物后,皮疹未消退。
2.2.2 初步观察
患儿由母亲抱入诊室,头一直搭在母亲肩上,精神萎靡。
2.2.3 根据病史及初步观察,考虑有转为急危重症的风险。
2.2.4 依据
高热4d余,精神萎靡,静脉输注抗生素似乎无效,服用退热药效果欠佳。
2.3 最有可能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什么疾病导致患儿高热持续不退?血常规提示细菌性感染,已经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什么感染没有被控制的迹象?考虑药物过敏导致的皮疹,在更换抗生素及加用抗过敏药物后,皮疹为何没有消退?这些问题迫使我们思考:除了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外,还有别的病因吗?皮疹真的是过敏引起的吗?为了找到答案,从全科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以患者为中心的问诊,全面、深度、多角度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全科医生:您好!我是潘医生,请坐,宝宝怎么啦?(开放式提问)患儿母亲:潘医生,宝宝发烧第5天了,挂了4d盐水,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身体还出了好多红疹子。(患儿母亲非常焦虑)全科医生:不要着急,宝宝发烧比较常见,我会尽力帮助您的。您先告诉我宝宝发烧有没有受凉?发烧时最高温度是多少?有没有吃过退烧药?(宽慰患儿母亲,让她觉得医生会尽力帮助她,同时了解发热的诱因、程度及服药情况)患儿母亲:宝宝是突然发烧的,没有受凉。体温最高有39.9℃,医生让我们超过39℃时给他吃退烧药。吃完退烧药后会降到38℃,但一直在38.0~39.9℃徘徊。因为吃退烧药要隔4h,所以我就用温水擦浴给他降温。全科医生:你的退热处理非常正确。除了发烧,宝宝有没有咳嗽、拉肚子?(肯定母亲的做法,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鉴别小儿呼吸道、消化道等常见部位的感染性疾病)患儿母亲:没有。全科医生:跟别的发烧小朋友,特别是发烧并且长疹子的小朋友接触过吗?(了解有无常见传染病的接触史)患儿母亲:也没有。潘医生,我们宝宝发烧时间有点久了,我有些担心。全科医生:我们先了解宝宝具体的生病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相信宝宝会好起来的,宝宝这次发烧与以往发烧有什么不同吗?(宽慰患儿母亲,给她以信心,同时了解家长对自身问题的看法,并继续了解伴随症状)患儿母亲:潘医生,宝宝这次发烧有点奇怪的,眼睛烧得红红的,嘴唇烧的又干又红,吃东西甚至喝水都说舌头痛。李医生说是跟高烧有关系。全科医生:好的,我了解了,那我先给宝宝检查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查体:体温38.6℃,脉搏次/min,呼吸28次/min;神清,精神萎靡;躯干和大腿内侧可见猩红热样皮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右侧颈部可及肿大淋巴结,3cm×4cm大小,局部无红肿;双眼结膜充血,巩膜无黄染;咽及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唇红且皲裂,杨梅舌;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性啰音;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明显的杂音;腹平软,全腹无明显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无压痛、畸形,手足无疱疹,指趾末端发红、硬肿,末端无脱皮;神经系统检查无殊。全科医生:目前怀疑宝宝得了川崎病,您了解川崎病吗?(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知)患儿母亲:川崎病?还是第一次听说,医生,严重吗?全科医生: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免疫性的全身血管炎病变,可能会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扩张,可以表现为发热、颈淋巴结肿大、皮疹、手足硬肿、球结膜充血、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等,你之前说的眼睛红、嘴唇干红、舌头痛都是这个病的表现。(让患儿母亲大概了解川崎病)患儿母亲:会影响心脏啊,那是不是很严重?(患儿母亲再次焦虑)全科医生:不要太担心,大部分的川崎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一步诊治。我会和上级医生取得联系,- 上一篇文章: 以血小板减少为主的反复肺栓塞太蹊跷巧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