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皮肤损害的护理指导
※皮肤和粘膜的表现:表现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①特异性皮损:有蝶形红斑、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盘状红斑。②非特异性皮损:有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紫癜)、色素改变(沉着或脱失)、网状青斑、雷诺现象、荨麻疹样皮疹,少见的还有狼疮脂膜炎或深部狼疮及大疱性红斑狼疮。
为指导病友进行日常护理,我们整理了SLE患者的皮肤护理及饮食指导。SLE患者的皮肤护理
1一般护理室温24-26℃,湿度50%-60%,每天通风,勤换被服。2、皮疹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床单、衣被的清洁干燥。紫外线可使皮肤上皮细胞出现凋亡,皮疹患者对于阳光的照射特别敏感,晒太阳后皮疹会加重,所以应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必要时穿长袖衣裤,戴遮阳帽、打伞,禁忌日光浴,室内活动可在窗户上挂厚窗帘,以防紫外线对皮肤的直射。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可用清水冲洗皮损处,每日3次用30℃左右温水湿敷红斑处,忌用碱性肥皂,避免化妆品及化学药品,防止刺激皮肤。如果皮肤产生灼热感或瘙痒感,也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来治疗,不要盲目的用药。指甲勿过短或过长,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皮肤瘙痒应避免抓挠,如果皮肤发生了溃疡,一定要做好炎症预防措施,在平时应借助无菌技术给伤口换药,通过综合全面的方法尽快促进伤口愈合,必要时及时就医。
3、口腔溃疡和脱发护理
口腔溃疡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存留、发酵,加重或引起新的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比较严重、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按医嘱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或喷涂西瓜霜、口腔溃疡散、金因肽等以及使用新唑或制霉素等漱口液漱口。脱发的病人应减少洗头次数,每周2次为宜,忌染发、烫发、卷发。
4、瘀斑护理
注意观察瘀斑的发生部位、发展或消退情况,注意休息,避免人为损伤,避免拳击、碰撞等,发现新的瘀斑或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及时就医。
5、雷诺现象的护理
雷诺现象是患者在受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后指(趾)出现苍白,随后变紫、变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及疼痛的临床现象。选择柔软、宽松无弹性的衣物,避过紧影响四肢血液循环。睡眠时穿着长袖衣裤、袜子,戴手套,对预防雷诺现象有一定作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冷水和低温物体,每晚温水泡脚,冬季注意保暖,外出应戴保暖功能强的帽子、围巾、手套等,以防面部、耳部等部位冻伤,也要注意避免外伤,已有皮肤溃疡者,保持皮肤清洁清洁、干燥,抬高患肢,避免挤压患处,及时就医。
SLE患者的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饮食,蛋白补充以动物类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及鱼类,增加高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的摄入。避免辛辣、烟熏食物,禁烟酒。
?注意不食或少食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无花果、芹菜、油菜等,若已食用则避免阳光照射。
?蘑菇、香菇等蕈类食物,牛、羊、狗肉等温性食物及烟草也可诱导SLE病情活动,应尽量少食或不食。
?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加钙磷的排泄,促进糖原异生,故应及时补充钙。
?肾功能受损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及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消化功能障碍者应给予无渣饮食,口腔溃疡患者饮食注意要温软,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加强营养,黄、绿色蔬菜维生素B、C含量较多,适当食用可以预防或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
参考文献:
扬林祁光裕,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雷诺现象致肢体坏疽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1(4):-.
李惠琴,崔建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13(C):55-56.
作者:陈良英护长、房娟娟护师
审核:陈乐锋医师
编辑:徐延卉
图片来源:网络
中山二院风湿科推荐文章:
招募令!招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5大认识误区
风湿病患者接种疫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呼吸道感染时风湿病药物的使用答疑
抗磷脂抗体了解一下
中医院风湿免疫科
专家介绍
▼风湿免疫科主任:
戴冽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医科教学督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风湿免疫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会痛风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药学会风湿免疫用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疾病: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成人斯蒂尔病及各种血管炎等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关节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郑东辉
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与关节康复分会委员。
从事医疗临床工作20多年,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危重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包括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疑难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不明原因发热、复发性多软骨炎等疑难、少见病。
莫颖倩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中医院“逸仙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长期从事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及疑难罕见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奖。时任广东省药学会风湿免疫用药专家委员会秘书、广州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风湿免疫科专家:
韦秀宁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硕士。从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多年,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4篇论文,在年全国风湿病年会上发言及国外学术会议做壁报交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
李谦华
主治医师
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年获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痛风的诊治,毕业后留院工作。擅长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等常见风湿免疫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3篇,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壁报交流2篇,主持一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梁锦坚
主治医师
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中山大学届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留我院内科工作,年起从事风湿免疫专科工作,擅长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科常见疾病的诊治。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多篇,参与多项教学等风湿科课题,多次在教学比赛中获奖,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临床带教老师。
陈乐锋
医师
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类风湿关节炎、IgG4相关性疾病。
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IgG4相关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常见风湿免疫病。
马剑达
医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等风湿免疫病。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等关节病诊治。研究成果在ArthritisRheumatology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邹瑶瑶
医师/助理研究员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中医院“逸仙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1项广东省自然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长期从事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The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研究成果在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以及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壁报交流。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治。
彭丽琴
医师
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硕士。
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常见风湿免疫病。
欧阳志明
医师
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常见风湿免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关于小分子肽专业知识百个问题解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