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外周感觉神经组织而不是结缔组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
针刺在亚洲国家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至少已有多年,许多国家针刺应用越来越广泛。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报告了针刺治疗一系列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药物滥用、中风和头痛。在过去20年里,PubMed关于针刺研究的文献显著增加,其增长率是所有生物医学研究的两倍,疼痛一直是针刺研究最多的主题(接近38%的针刺文献研究针刺镇痛),临床随机研究的数量增长也很快。尽管以往的研究显示了针刺的有效性,但针刺信号的启动和转导机制仍然不确定。在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理论模型是神经模型和结缔组织模型。应用神经模型研究的理论认为,针刺激活外周感觉神经末梢进而启动针刺效应;应用结缔组织模型研究的理论认为,通过捻、旋转针使结缔组织张力或胶原纤维发生变形而启动针刺效应。为了回答是外周神经还是结缔组织参与针刺作用的问题,韩国大邱哈尼大学韩国医学院以及韩国东方医学研究所的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年1月FrontiersinNeuroscience杂志。古麻今醉中西合璧专栏对该文进行了编译以飨读者。1方法该试验首先量化了从业者所进行的针刺技术,构建了一个机器人针刺捻转器(图1),客观控制了针捻转持续时间和角度(表1-2)。然后选取雄性大鼠建立三种动物模型:可卡因运动模型,制动诱导高血压模型,内脏痛模型。可卡因运动模型是通过视频跟踪系统测量大鼠运动,在测试当天,记录基线活动30分钟后,大鼠接受腹腔注射可卡因(15mg/kg)和针刺治疗,并在注射后监测60分钟。数据报告为1小时内行进的总距离或每10分钟行进的距离。制动诱导高血压模型是通过将大鼠限制在锥形塑料袋中诱导高血压,用无创尾套血压监测仪测量收缩压。将受约束的大鼠置于保持在27℃的腔室中,并将闭塞套囊和气动脉冲换能器定位在鼠尾的基部上。将编程的电子血压计自动充气和放气,每10分钟自动收集来自换能器的尾套信号。在每次血压测量时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内脏痛模型是将一对银线电极(直径0.20mm)埋入腹外斜肌中,埋入长度10mm进行肌电图(EMG)记录。使用可膨胀的球囊(长3cm,直径1cm)通过T形连接器连接到静脉线,T形连接器连接到具有瓣膜和压力计的球管。在20、40、60、80mmHg的强度下测量结肠直肠扩张(CRD)5秒的EMG记录。在测量基线后,为了诱导结肠疼痛,将芥子油浸泡的棉签插入结肠,离肛门约5cm,保持30分钟并取出。然后应用针刺,并在针刺治疗后30分钟记录肌电图。为了研究针刺效果是由神经还是结缔组织参与,每种模型在针刺治疗前30分钟将布比卡因或I型胶原酶注入穴位破坏神经或结缔组织。表1机器人针刺扭转器的各种旋转持续时间的参数表2机器人针刺扭转器产生的各种旋转角度的参数
图1扭转针刺和机器人针刺扭转器(RANT)的构造
2结果可卡因运动模型(图2),与单纯可卡因(Control组)相比,针刺持续时间D3以及°或°旋转显著降低了可卡因诱导的运动,因此后续试验均使用了针刺持续时间D3以及°旋转角。在三个动物模型中(图3),与单纯针刺(Acup)组相比,布比卡因预处理(BUPIVA+Acup)组对可卡因诱导的运动增强,制动大鼠诱导的高血压,芥子油诱导的大鼠内脏痛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而I型胶原酶预处理(COLG+Acup)组则针刺效应不受影响。与正常(Normal)组或布比卡因预处理的(BUPIVA+Acup)组相比(图4),在I型胶原酶预处理(COLG+Acup)组发现显著的旋转力下降。与正常(Normal)组相比(图5),在I型胶原酶预处理(COLG)组大鼠皮肤中H&E染色-红染(结缔组织)区域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蓝染(神经组织)区域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将I型胶原酶注入穴位会破坏胶原纤维的连接性,但不会造成神经损伤。图2.RANT针刺对可卡因增强的运动活动的影响图3.在各种动物模型中将I型胶原酶或布比卡因预先注入穴位中的效果图4.胶原酶或布比卡因预处理对旋转力(扭矩)的影响图5.注射胶原酶的穴位的组织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研究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SEM(平均值的标准误差)表示,并通过重复测量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被认为是有统计学意义。3结论针刺在大鼠可卡因运动模型,诱导高血压模型和内脏痛模型中产生治疗效果,这些效果可通过阻断穴位附近的传入神经消除,清除穴位的胶原纤维后针刺效应仍然存在。由此证明是外周感觉神经组织而不是结缔组织参与了针刺的作用。4中西合璧述评在金庸的《雪山飞狐》中有一段对穴位的描述:“宝树笑吟吟地走上两步,大袖微扬,已在苗若兰颈口‘天突’与背心‘神通(神道)’两穴上各点了一指。苗若兰全身酸软,瘫在椅上,心里又羞又急,却说不出话。”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对神奇的“穴位”多会产生好奇。穴位在哪里?穴位的组织结构有何特异性?不同功效的穴位结构有何差异?刺激穴位后如何产生功效的?穴位中哪些组织结构参与穴位的作用?这些问题是针刺医学研究中需要讲清的问题。在韩国学者这项研究中,巧妙的利用一个针刺机器人,从而把针刺过程中的角度、方向、力量、针体运动情况都客观记录下来,通过在穴位注射对结缔组织有降解作用的I型胶原酶来观察结缔降解后针刺效应的变化,采用布比卡因穴位注射阻滞穴位局部感觉神经的方法来观察的外周感觉神经系统是否参与针刺效应的形成。研究者发现是外周神经组织而不是结缔组织参与了针刺效应的形成。在该研究中,所选取的穴位均为四肢远端穴位,与躯体其他部位穴位相比,穴位的组织结构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还不能根据该研究的结果就确定所有穴位的作用与穴位结缔组织结构相关。(编译:胡琍琍述评:许华)
原始文献:ChangS,KwonOS,BangSK,etal.Peripheralsensorynervetissuebutnotconnectivetissueisinvolvedintheactionofacupuncture.FrontNeurosci.;13:.
“中西合”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1.电针对心脏手术麻醉和术后监护治疗的影响-Meta分析2.中草药活性物质的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DAT(脱氨基酪氨酸)通过I型干扰素预防流感3.耳针对丙泊酚诱导剂量的影响4.针刺可缩短PACU患者术后拔管到获准离开复苏室时间:PACU内随机对照研究结果FINDME:
古麻今醉致力于传播最前沿、最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围术期医学知识。医院强强联合,紧跟围术期医学最新领域,云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及时将围术期医学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围术期医学专业信息科技平台。
招商
您的精彩由我们展示
古麻今醉主要开设了、、、、、、、、、、等栏目。医院、医药企业、各学会在合法、合规、内容可靠的前提下提供广告合作、视频直播、专栏冠名等多种形式的推广及市场传播服务,如果您有需要,欢迎联系我们!
城市合伙人
火热召集中
联系
-
“您的鼓励是对原创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上一篇文章: 腰椎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和一些日常所需要注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