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该怎么治

关节肿痛变形,苦不堪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简称“类风关”)因其不可逆转的致残性,成为许多患者的梦魇。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2%-0.4%,患者总数在万人以上。然而,很多患者却没能得到正确规范的治疗,从而致残。患上这病,到底该如何治疗?近期,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与其他疾病一样,类风关早期治疗成本低,恢复也好。“在刚起病的3个月内治疗效果最好,完全治愈的希望很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黄建林指出,近年来,类风关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早期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以及生物制剂,极大改善了预后,关节畸形的患者已经比较少见。

发病提示

关节肿胀前免疫已出现异常

目前认为类风关可分为亚临床期、早期、临床期和确诊期四个阶段。多年前,国外专家发现在类风关出现症状的若干年前,即可在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血清抗瓜氨酸蛋白(ACPA),提示导致类风关的启动因素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的数年即已存在,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出现关节肿胀的前15年,C反应蛋白(CRP)水平已经开始升高了。黄建林表示,因持续性关节肿痛就诊的患者,首先需判定是否炎症,如血沉、相关蛋白抗体升高,应怀疑关节炎的可能。类风关最初的关节炎表现为未分化关节炎(UA),部分未分化关节炎可自发缓解,炎症继续加重可进展为类风关,而在此之前,患者自身免疫已出现异常。“这段疾病发作前的‘窗口期’,其实也是治疗的‘机会窗’。”

治疗时机

发现关节肿胀三个月内

类风关的“机会窗”到底对应哪一种状态?黄建林表示,有至少一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如手腕、掌指、肘膝关节肿胀不消,症状持续6周;关节活动不灵活,晨僵时间≥30分钟;血检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滑膜炎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等其他疾病的,都提示了类风关的可能。

“类风关是滑膜炎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当滑膜炎累积到一定阈值,对骨质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治疗效果也将变差。”黄建林说,早期类风关应尽早治疗。实际上,类风关在出现滑膜炎之前就已经有免疫调节因子改变,对于疾病来说是很好的干预阶段。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随访7-8年,同一患者队列在症状发作后的12周内即接受抗风湿治疗的患者,约35%停药缓解,而在1年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停药缓解的几率还不到12%。

黄建林指出,早期治疗还将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病情

早期类风关按常规治疗

40多岁的王女士(化姓)来自梅州,3年前,她开始出现指掌关节肿胀,不能拿东西、穿衣,但由于还未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和炎性活动指征,尚未达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考虑到王女士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接诊的黄建林教授就“提前”给她打了生物制剂,后以少量药维持治疗,2年后即告治愈。

“早期类风关即按常规治疗尽管还未写入指南,但在临床实践已经取得了非常确切的效果。”黄建林透露,他经手的不少较早期的类风关患者,一开始就用上甲氨蝶呤等抗风湿治疗,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进展。对类风关而言,甲氨蝶呤是标准治疗。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对未确诊类风关但有疑似症状,如肌肉骨骼疼痛或肿胀的患者,服用甲氨喋呤15mg/w,并逐步加量至30mg/w以达到疾病活动度(DAS)2.4,12个月后,甲氨蝶呤逐渐减量,可以阻止或延缓UA进展至完全RA。类风关达到病情长期缓解,除了早期治疗,还需达标治疗。在任何情况下,RA“机会窗”内采用甲氨蝶呤加依那西普的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当治疗1个月后效果不好,早用生物制剂冲击也能获得有效缓解。

专家简介

  黄建林中山六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分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疾病的科普宣教工作。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痛风、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风湿热、未分化型关节炎、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成人Still病、原因不明的发热等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四下午,周三、六上午

长按下方







































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fa/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