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必背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必背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无机物占总重量96%~97%,其余为有机物和水。无机物占总体积的86%,有机物占2%,水占2%。

2.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μm。釉柱的直径在表面者较深部的稍大。釉柱的横断面呈鱼鳞状。

3.釉丛: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其高度约等于釉质厚度的/3,呈草丛状。

4.新生线: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分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形成一条加重的生长线,特称为新生线。

5.绞釉:釉柱近表面/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齿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

6.牙本质:色淡黄,稍有弹性,硬度比釉质低,比骨组织略高。重量的70%为无机物,有机物为20%,水为0%。如按体积,无机物50%、有机物30%和水分20%。牙本质的无机物主要也为磷灰石晶体。

7.管周牙本质:管周牙本质钙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少。

管间牙本质:其中胶原纤维较多,矿化较管周牙本质低。

前期牙本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称为前期牙本质。

球间牙本质: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

8.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修复性牙本质(2)透明牙本质(3)死区

9.牙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故又称为牙髓细胞。细胞呈星形。缺乏成纤维细胞,而有丰富的神经纤维,该层称为Weil(魏尔)层或乏细胞层。在该层内侧为多细胞层,内侧髓核。

(2)成牙本质细胞:一层柱状。

(3)巨噬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被认为是牙髓干细胞。

(4)树突状细胞。

(5)T淋巴细胞。

0.釉质牙骨质界60%是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30%是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0%是两者不相连。

.牙周膜纤维:

()牙槽嵴组:此纤维存在于颊舌侧,邻面无此纤维。其功能是抵抗侧方力,保持牙的直立。

(2)水平组: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

(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向根方倾斜约45°。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

(4)根尖组:呈放射状,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

(5)根间组:多根牙,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2.上皮剩余:邻近牙根表面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即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3.面部发育异常

第6~7周如未能正常联合,则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唇裂:球状突(内侧鼻突)与上颌突,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颌裂与腭裂。

颌裂: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

上唇正中裂:两侧球状突(内侧鼻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下唇唇裂:两侧下颌突未联合。

面裂:上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

大口畸形:上颌突下颌突部分联合,联合不足;如联合过多则形成小口畸形;如上颌突与侧鼻突(外侧鼻突)未联合则形成斜面裂。

4.平滑面龋

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四层,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

5.根尖周肉芽肿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上皮存在,其上皮来自:①Malassez上皮剩余;②口腔或皮肤上皮;③牙周袋上皮。

形成根尖周囊肿。①上皮团中心液化变性;②增生上皮被覆脓腔;③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

6.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

为过度正角化(细胞核消失)和过度不全角化(细胞核未分解消失)。

角化不良也称错角化。

7.口腔黏膜病基本病理变化:糜烂和溃疡

未侵犯上皮全层称糜烂,不遗留瘢痕。

黏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而脱落形成凹陷为溃疡。按其破坏组织的程度,可分为浅层溃疡和深层溃疡。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不留瘢痕。而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痊愈后遗留瘢痕。

8.慢性盘状红斑

口腔颌面部的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是狼疮病中最轻的一个亚型,在红斑的基础上覆盖白色鳞屑,鳞屑的内面有棘刺状突起的角质栓;口腔黏膜则为红斑、糜烂、出血,在唇红部可出血结痂。陈旧性病变有萎缩、角化,病损周围见放射状条纹。

9.念珠菌病(助理不考)

在角化层或上皮的外/3处可见菌丝。

20.颌骨疾病(助理不考)

放射性骨髓炎:小动脉内膜、内弹力层消失,肌层纤维化,外膜增厚,或血栓形成。

2.唾液腺疾病: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剖面灰白色。弥漫性者腺小叶境界清楚;镜下见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

22.多形性腺瘤

曾称为混合瘤,镜下以结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该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罕见。小唾液腺以腭部最多见,表面有结节。当生长加快并伴有疼痛时应考虑恶变。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有白色条纹;含透明黏液,有时可见浅蓝色透明的软骨样组织或黄色的角化物。

23.Warthin瘤(助理不考)

亦称腺淋巴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有乳头突入囊腔。囊腔内衬上皮由双层细胞构成,嗜酸性。肿瘤间质为淋巴样组织,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24.腺泡细胞癌(助理不考)

含有酶原颗粒,多见于腮腺。

25.牙源性囊肿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下颌第三磨牙区最常见。

萌出囊肿发生于覆盖在一个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牙冠表面的黏膜软组织内,是发生于骨外软组织内的含牙囊肿,即萌出牙的缩余釉上皮与釉质之间液体潴留而形成的囊肿。

鳃裂囊肿:纤维囊壁内含有大量淋巴样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

甲状舌管囊肿:胚胎第6周时此管开始退化、消失。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囊内容物为清亮黏液样物质。纤维性囊壁偶见甲状腺或黏液腺组织。

黏液囊肿:是黏液外渗性囊肿和黏液潴留囊肿的统称。

26.成釉细胞瘤

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

()实性或多囊型成釉细胞瘤

肿瘤常见于30~49岁,下颌较上颌多见,其中下颌磨牙区和下颌升支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上颌者以磨牙区多见。X线可表现为单房或多房性透射影,边界清楚,可见硬化带。肿瘤生长可导致牙移位、牙根吸收。伴有埋伏牙者可表现类似于含牙囊肿的X线特点。

囊腔内含黄色或褐色液体。

滤泡型:肿瘤形成孤立性上皮岛。

丛状型:肿瘤上皮增殖呈网状连结的上皮条索。

棘皮瘤型:广泛的鳞状化生,有时见角化珠形成。

颗粒细胞型:颗粒样变性。

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密集成团或呈树枝状,细胞小而一致。

角化成釉细胞瘤:肿瘤内出现广泛角化。

(2)骨外或外周型成釉细胞瘤发生于牙龈或牙槽黏膜,术后无复发。

(3)促结缔组织增生型成釉细胞瘤

以间质成分为主,结缔组织显著增生,胶原丰富,排列成扭曲的束状,可见玻璃样变。

(4)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临床和X线表现单囊性颌骨改变。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牙源性角化囊肿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

男性较女性多见,病变多累及下颌磨牙及升支部。牙源性角化囊肿的生长方式特殊,主要沿颌骨前后方向生长。有黄白色发亮的片状物或干酪样物质。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衬里上皮为较薄的、厚度一致的复层鳞状上皮,常由5~8层细胞组成,无上皮钉突;

(2)上皮表面呈波浪状或皱褶状,表层角化多呈不全角化;

(3)棘细胞层较薄,常呈细胞内水肿;

(4)基底细胞层界线清楚,由柱状或立方状细胞组成,胞核色深且远离基底膜,呈栅栏状;

(5)纤维性囊壁较薄,一般无炎症,但合并感染时,出现上皮钉突,角化消失;

(6)纤维组织囊壁可见微小的子囊和(或)上皮岛。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具有术后复发倾向原因:

①囊壁薄、易破碎;

②残留囊壁的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③小子囊或卫星囊;

④指状外突性生长;

⑤口腔黏膜上皮的基底细胞增殖。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助理不考)

又称Pindborg瘤。

镜下:多边形上皮细胞组成,清晰的细胞间桥。圆形嗜酸性均质淀粉样物质。淀粉样物质内常发生同心圆形钙化。

牙源性腺样瘤(助理不考)

0~9岁女性多见。上颌尖牙区为好发部位

牙瘤

牙瘤是成牙组织的错构瘤或发育畸形,不是真性肿瘤。可分为混合性牙瘤和组合性牙瘤两种。

27.乳牙的萌出顺序为:乳中切牙(Ⅰ)→乳侧切牙(Ⅱ)→第一乳磨牙(Ⅳ)→乳尖牙(Ⅲ)→第二乳磨牙(V)。

恒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乳牙期:2岁半左右至6~7岁期间,儿童口腔中仅有乳牙存在。

替牙期:6~7岁至2~3岁,恒牙逐渐替换乳牙。

恒牙期:2~3岁以后,口腔中全部为恒牙。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6→l→2→4→3→5→7或6→→2→4→5→3→7;下颌多为6→→2→3→4→5→7或6→l→2→4→3→5→7。

28.上颌第一磨牙

()颊面:似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颈高度,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稍短突。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近中颊尖的颊轴嵴较远中颊尖明显。外形高点在颈/3处。

(2)舌面: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由两舌尖间通过并延伸至舌面/2处。近中舌尖的舌侧偶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

(3)邻面:近中接触区在/3与颊/3、中/3交界处;远中接触区在/3与中/3、舌/3交界处。

(4)颌面:外形轮廓呈斜方形。

近中边缘嵴短而直,远中边缘嵴稍长。近中颊角及远中舌角为锐角;远中颊角及近中舌角为钝角。

近中舌尖最大,其次是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最小。颊尖较尖锐,是非功能尖;舌尖较圆钝,为功能尖,近中舌尖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

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斜嵴,是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窝:由斜嵴将面窝分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面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

发育沟: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下颌第一磨牙

()颊面:略似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近中缘直,远中缘突。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开,颊沟末端形成点隙。

(3)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3偏颊侧。

(4)面:为面尖、嵴、窝、沟、斜面最多的牙。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外形轮廓略似长方形。

窝:面有中央窝和近中窝。

发育沟: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远颊沟。

(5)牙根: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近、远中根面有长形凹陷;远中根仅在近中根面上见长形凹陷。根尖偏向远中。

29.乳牙与恒牙的鉴别

乳牙

恒牙

釉质厚度,颜色,硬度

薄,软,乳白色

厚,硬,乳黄色

体积

较小,乳磨牙依次递增ⅤⅣ

较大,67

冠根分界

明显,颈嵴突出

不明显

缩窄

宽阔

前牙根尖偏唇侧

分叉大,根干短

结合年龄、咬合关系和牙齿的磨耗

30.上颌磨牙的髓腔形态:上颌磨牙的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近远中径髓室高度,髓室顶上有4个髓角与相应的牙尖斜相对应,髓室底可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根管相同。

()颊舌剖面观:经过近中颊根及舌根的剖面,髓室形态与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入相应牙尖,近中颊侧髓角高于近中舌侧髓角,接近牙冠中/3。

髓室顶凹向下,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底呈圆形,位于颈缘龈方约2mm处,近根管处可见3~4个根管开口,有根管进入相应牙根。据调查,近颊根分为颊舌两根管型或单双管型,在第一磨牙中约占63%,第二磨牙约占30%。远颊根管分为两管型在第一磨牙中约占9%。舌侧根管较圆,粗而直长呈单根管。上颌第三磨牙髓室大,根管短小,变异较多,一般融合成个根管。

(2)近远中剖面观:髓室近远中径较颊舌径窄,近中颊髓角高于远中颊髓角。近中颊侧根管窄而弯曲。

(3)横剖面观:颈部横剖面可见3个或4个根管口。其中舌侧根管口大而圆;远颊根管口较圆,并位于近颊根管的远舌侧;近颊根管口较扁,有时可见颊舌向两根管口。根中横剖面仍为近颊根管扁,远颊根管小而圆,舌侧根管较大亦为圆形。

上颌第二磨牙可有3~4个根管。上颌第三磨牙髓腔与第二磨牙相似,但变异更多,大部分融合成个根管。

下颌磨牙的髓腔形态:下颌磨牙的髓室呈矮立方形,近远中径颊舌径髓室高度,髓室底多见3~4个根管口,与相应根管相同。

()颊舌剖面观:髓室在近中的颊舌剖面较远中的颊舌面为宽,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牙根约87%分成颊舌向双根管或单双根管,多由两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双根管),也有的舌根管较小,行至根尖/3处合二为一,由一个根尖孔通出牙体外(单双根管),近中根管为单根管者较少;远中根约40%分为颊舌双根管或单双根管。下颌第二磨牙髓腔形态与第一磨牙相似,但略小些,双根管或单双根管在近中根共占64%,在远中根管共占8%。

(2)近远中剖面观:近远中剖面内髓室宽于颊舌剖面,近舌髓角与远舌髓角高度相近,均接近牙冠中/3。近颊髓角、远颊髓角和远中髓角较低,位于牙冠颈/3或颈缘附近。下颌第一磨牙髓室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齐,髓室顶和髓室底之间相距约mm。近中根管较窄小其根尖向远中微倾斜,远中根管较大较直。第二磨牙髓腔近似第一磨牙,但小些。

(3)横剖面观:颈部横剖面显示髓室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近中颊舌径大于远中颊舌径。根中部横剖面显示,第一磨牙通常有3~4个根管。近中根常有2个根管,根管很细小,远中根的根管比近中根管大,有时亦有2个分开的根管。第二磨牙根管的颊舌径很宽,有的近中根只有个较扁的根管,也有一些第二磨牙近远中根管在颊侧融合,横断面呈个C形单根管。

3.牙合的生长发育(助理不考)

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影响因素

()前后向动力平衡

①向前的动力:咬合时产生的咀嚼力、力有推动上下牙弓向前发育的作用。

②向后的动力:唇和颊肌,如口轮匝肌、上、下唇方肌、尖牙肌、颧肌、颊肌及颏肌等。

(2)唇(颊)舌向(内外)动力平衡内侧有舌肌的力量,外侧有唇、颊肌的力量。

(3)上下方向动力平衡上、下牙列间正常的尖窝嵌合关系制约着。

32.恶心初戴义齿不适应

①上颌义齿后缘伸展过长或基托后缘不密合。由于唾液刺激黏膜而发痒,而引起恶心。

②义齿后端翘动而刺激黏膜。

③上颌义齿后缘基托过厚。

④下颌义齿远中舌侧基托过厚而挤压舌也可引起恶心。

⑤更年期。

33.牙位的牙尖切缘与关系,以及该牙位牙颈部的倾斜方向,如下表:

上0-合平面略向远中倾斜颈部:舌侧

上2+mm远中倾斜舌侧倾斜大于

上30-合平面远中,大于、小于2向唇突出

下+mm直立或稍向远中倾斜稍向舌侧倾斜

下2+mm远中倾斜直立或稍向舌侧倾斜

下3+mm远中倾斜,程度最大向唇突出

上4颊尖0,舌尖+mm远中倾斜稍颊倾斜

上5颊0、舌尖0直立直立

上6近舌0,远舌+mm,远颊+.5mm近中腭侧

上7舌尖+mm

近中颊+2mm,远中颊尖+2.5mm近中腭侧

34.垂直颌位关系: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垂直距离过大:面部下/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肉张力增加,容易出现肌肉疲劳感。可使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久之可使牙槽嵴因受压而加速吸收。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义齿容易出现脱位。

(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面部下/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颏部前突。全口义齿戴入口中,看上去患者像没戴义齿似的,息止间隙偏大,咀嚼时用力较大,而咀嚼效能较低

35.义齿不稳定的临床表现:

a.翘起:游离端基托向向转动脱位,但不脱落;

b.摆动:游离端受侧向力的作用而产生颊、舌向的水平移动;

c.旋转:游离端义齿沿支点线转动;

d.下沉:基托向支持组织方向下压。混合支持式义齿和黏膜支持式义齿易出现下沉。

36.双臂卡环:有颊、舌两个卡环臂,无支托,用于咬合紧不能获得支托凹预备空间的基牙及黏膜支持式义齿的基牙。

37.RPI卡环组是一种组合式的铸造卡环,由近中支托、面板、Ⅰ杆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RPI卡环组的优点:

①义齿受力后,Ⅰ杆离开牙面,邻面板也移向倒凹区,可以减小对基牙的扭力;

②近中支托的小连接体和邻面板,起到对抗作用,患者感觉舒适,舌面龈组织没有基托覆盖,可受到生理性刺激;

③Ⅰ形卡环臂与牙的接触面小,美观,预防龋病和牙周病;

④义齿受力时,近中支托对基牙的扭力比远中支托小,对基牙的远中龈组织不产生挤压作用。

38.圆环卡环常包绕基牙的3个轴面和4个轴面角,即包绕基牙牙冠的3/4以上,又称圆环卡环,这种卡环为Aker()首先应用,故又称Aker卡环。固位、支持和稳定作用均好。

39.支托与基牙的关系:支托凹底应与基牙长轴垂直。

支托的大小、形状:铸造支托应薄而宽,圆三角形;颊舌宽度为磨牙颊舌径的/3或前磨牙的颊舌径的/2。长度为磨牙近远中径的/4或前磨牙近远中径的/3,厚度为~.5mm。弯制的支托用扁的8号不锈钢丝,宽.5mm,厚mm,长2mm。

卡环与观测线的关系:

一型观测线: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此线在基牙的近缺隙侧距面远,远缺隙侧距面近,即缺隙侧的倒凹区小,而远缺隙侧的倒凹区大。

二型观测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观测线。此线在近缺隙侧距面近,而远缺隙侧距面远,说明近缺隙侧的倒凹区大,远缺隙侧的倒凹区小。

三型观测线:基牙的远、近缺隙侧均有明显的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观测线,观测线在近远中倒凹区都较大,非倒凹区小。

40.基牙的条件

()牙冠:牙冠缺损面积大,通过桩核修复;临床牙冠过短,增强固位力都可选为基牙。

(2)牙根:大、稳固,多根牙的支持最好。牙槽骨退缩不超过根长的/3,必要时,需增加基牙数目。

医学考试培训首选运城文都

运城文都医学考试培训中心-636300800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fa/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