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2018年常见风湿性疾病

枫叶已红,秋意渐浓。年11月23日-24日,医院检验科在城市名人酒店举办《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检测新进展及治疗策略》继续教育学习班。

开幕式

11月23日下午1点30分,本次会议主席、医院检验科沈瀚主任主持本次继教班的开幕式。首先,他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和同行的远道而来。他期待这次培训班能体现出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检测和诊疗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同时加强检验专业和各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进一步提高检验为临床服务的水平,携手促进我科在风湿性疾病的检测上的水平。

医院副院长吴超教授首先致辞,他感谢到医院做指导工作,特别是许斌教授和王书奎院长,为我院检验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医院发展过程中、学科进步中是绝不可替代的,也期待医学检验能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有引领和促进作用。最后,他欢迎大家能到“治愈花园”医院去看一看。

随后江苏省临检中心主任、江苏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委许斌教授致辞。他代表省临床检验中心医学会、省医学会检验分会预祝会议的顺利召开。作为一名检验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检验学科与临床严重脱节。因此,他看到医院检验科拥有缜密的临床思维,以疾病为导向,融合检验技术和临床诊断的关系感到非常欣慰。随后,他也希望我科能在临床筛查诊断、鉴别诊断路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甚至是用药指导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日下午

南京医院副院长王书奎教授主持上半场会议。第一位讲医院(医院)检验科主任范列英教授。她给大家带来了“抗磷脂抗体与血栓性疾病”的精彩讲座。她从抗磷脂抗体的概念娓娓道来,抗磷脂抗体是导致抗磷脂综合征(APS)致病性抗体。她分析了抗磷脂抗体诱发血栓形成的机制及导致的血管病变,解读了APS诊断标准和APS相关的病态妊娠方面的专家共识,并梳理了常见自身抗体与血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她特别强调要全面筛查抗磷脂抗体谱,有效减少APS患者的漏检,同时加强抗体亚型分型的检测。

医院临床检测中心主任和江苏省血液研究所血液室副主任何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建立组织配型实验室及开展移植领域相关临床检测项目的重要性”的讲座。何教授从HLA基因分型、抗体检测和移植后检测指标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检测抗体的常用方法中,免疫磁珠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中的单一抗原的磁珠检测能有效提高特异性和敏感度,也是器官移植领域抗体检测的金标准。何教授强调,心肺移植前一定要做HLA配型实验,HLA相容可减少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最后她分享了移植相关检测项目及策略,也希望能推动省内更多的器官移植配型实验室开展相关工作。

在短暂的茶歇放松后,下半场会议由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陈亚军主任为大家主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副组长蔡后荣主任的“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结缔组织病抗体检测的重要性”为大家系统讲述了间质性肺疾病-结缔组织病(CTD-ILD)。间质性肺疾病不仅在呼吸系统有临床表征,也会出现胸外症状及体征异常,最重要的是会出现血清学的改变,这就需要在检验科帮助下进一步进行鉴别诊断。他又介绍了与CTD相关的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和在临床遇到上的精彩病例,自身抗体筛查对CTD-ILD的临床准确诊断、随访监测、预后判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蔡主任也衷心感谢检验科长期以来对呼吸科诊疗和科研上的支持。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柏兵教授给大家带来了“蛋白质谱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他首先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蛋白质质谱技术的工作原理。他又向大家介绍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常见实验室检查。通过举例介绍利用蛋白质质谱技术开展自身免疫疾病中血液冷凝集标本、补体活化和检测微量尿蛋白等研究,为大家解决在临床和科研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

次日上午

11月24日上午八点半,会场已经济济一堂,大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来自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医院检验科副主顾兵教授为大家做上午上半场的会议主持。第一位讲者来自江苏大学医学院院长、江苏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文荣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外泌体与肿瘤和免疫性疾病研究”。他提出用外泌体进行体外活检的优势在于稳定、富集和特异性选择。结合自己在干细胞外泌体方面的工作,许院长强调不能盲目迷信已发表的数据,要有严谨、批判性思维,用自己的实验数据说话,学术不端终将被付出巨大代价。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自己团队做的工作,特别是在多种疾病中外泌体在预警和预后方面的临床意义,涉及疾病种类之广、探讨机制之深,让在场的观众叹服;许院长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让大家备受鼓舞。

提问环节中,主持人顾兵院长向许院长提出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外泌体检测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许教授坦言,将外泌体检测试剂盒推广至临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有夯实的科研成果,也更需要有企业的参与。最近许院长的实验室也在打造GMP级别的外泌体生产车间,为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做准备。期待在许院长的带领下,江苏检验能把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向产业化。

第二位授课医院临床中心实验科主任李晓军教授,她给大家带来了“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及质量要求”。自身抗体的出现可以预测若干年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因此对已出现自身抗体的健康人群进行一定的临床干预将有重要的预防意义。接着她为大家介绍了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筛查性试验与确诊性实验项目的合理组合,切忌盲目地全面检测。她还梳理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常见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可用于诊断的常见自身抗体。最后,她为自身抗体检测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尚缺乏标准化和一致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为自身抗体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探索方向。

第二医院检验科的严虹主任为大家做主持。上午的第三位讲者是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技师、主任医师张葵教授的“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重要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学习”为大家解读了我国临床定性免疫测定的方法和常规项目的质量控制指标的卫生行业标准。她首先系统地回顾了这个行标中的重要术语。她强调筛查试验、诊断实验和确认试验的不同,要根据临床上的不同需求进行选择。最后,她总结了临床定性免疫检验项目中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灰区等指标的分析质量要求。

医院检验科免疫组组长宁明哲副主任技师的“免疫定性实验ISO质量体系建立经验分享”结合日常临床工作,分享了她的心得和体会。她认为人员培训至关重要,要定时地评估和考核,并有对应纪录文件。培训内容可以因人而异,内容要全面而形式可多元化。实验室设备需要清单和规划,大到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小到一把加样枪。台下的老师都反馈宁老师的分享非常实用,为他们的ISO申报工作提供了可执行的思路。

次日下午

在简单的午餐后,下午1点30分,继教班精彩继续。下午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杨学文教授主持。下午的第一位讲者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孙凌云教授,他分享的题目为“自身免疫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0年的经验”。自年起,孙院长就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他笑称自己将20年青春贡献给了干细胞事业。在早年率先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将该技术推广到治疗其他难治性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多发性硬化、肌炎、血细胞减少、克隆病等,目前已完成余例,填补国际空白。这些创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系统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基础理论,而且为难治性系统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解决了部分难治性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疾病进展的难题。在场的听众都不禁感叹,孙院长为当下的科研结合临床做出了很好的典范,科研应以转化理念为引领,精准治疗为目标。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踊跃提问,孙院长风趣幽默的解答让现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医院检验科免疫组技术主管陶月老师为大家分享了“ANA荧光模型判读及结果报告方式”。首先,她向大家介绍抗核抗体(ANA)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免疫荧光测定。根据近年来发布的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准化的专家共识,陶老师详细介绍了ANA荧光模型分类的命名及特点,也同时分享了临床上常见的典型的荧光读片。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室中干扰因素较多,容易出现阴阳性判断误差,这就需要根据实验室的个体化需求,确定cut-off值。最后,她建议在报告中可以根据实验室结果给出临床建议,以帮助临床诊断。

闭幕式

沈瀚主任为会议作总结发言。他为这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由衷的高兴。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既有声名远扬的学术大咖,也有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技术主管;讲课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学科建设和科研进展指导,也有与我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行业标准、质量体系和免疫荧光读片分享。

感谢在座同道们的一如即往的坚守和陪伴!

感谢临床大咖们精彩绝伦的授课!

感谢主持专家们深刻睿智的点评!

感谢会务组小伙伴们近两个月以来的忙碌,为这次会议的圆满举办付出的心血和辛苦!

《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检测新进展及治疗策略》继续教育学习班顺利落下帷幕。期待明年的再次相聚!

-End-

推荐阅读

“糖尿病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应用与进展”继教班

“临床血液学检测质量控制”继教班

南京鼓楼检验科

赞赏

长按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白癜风品牌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1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