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痛风肾病引发的危机

湖南中医院

河西门诊部

以中医药特色和中医药技术方法

服务百姓健康

国家重点专科:

儿科、妇科、心血管病科、风湿内科、针灸科、耳鼻喉科、外科(乳腺科)

省重点专科:

呼吸内科、脾胃病科、肾脏内科、肿瘤科、皮肤科、神经内科

中医特色专科:

疼痛理疗科、小儿推拿科

01

痛风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痛风真正危机到生活、工作尤其是影响到寿命的并不是因为关节炎的发作,而是主要内脏器官的受损。

数据统计,痛风患者若五年内没有正规治疗,50%的病人会受累到肾脏、引发肾功障碍。痛风性肾病对肾的损害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患者的肾功能可长期维持正常。当病情不断发展,则可以出现水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最后可发展为肾衰竭,患者可因尿毒症而死亡。

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功能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

那么,如何正确诊断高尿酸性肾病?该怎么防治呢?

痛风肾的临床表现

早期痛风性肾病

早期可有显着的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在病程中有25%病人会夹杂尿路感染,一般来说痛风肾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病,而且进展很缓慢,常经历10-20年才发生肾衰。还有约20%的病人并发尿酸性结石,可出现肾绞痛、血尿或尿中排出尿酸石。

中期痛风性肾病

进入此期的病人尿常规检查已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尚可发现红细胞或者管型。病人可出现轻度浮肿及低蛋白血症。部分病人可有血压高、腰酸、乏力、头昏、头痛等症状。如果作有关的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则可发现有轻至中度肾功能减退,但血中尿素氮与肌酐尚不会有明显升高。所以,肾炎病人了解“痛风肾的早期有哪些症状”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晚期痛风性肾病

浮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等更加明显,并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的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最后发展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只能依靠人工肾维持生命。

鉴别诊断

痛风性肾病和慢性肾炎,是病因完全不同的两种肾病变,但它们在临床表现上又可由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者都可出现水肿、高血压、贫血;尿液检查都可发现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肾功能都有损害;甚至可以发展成为肾衰竭。如果痛风患者仅仅表现为痛风性肾病,而无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史,则往往会被误诊为慢性肾炎。

痛风性肾病与慢性肾病有如下区别

1.痛风性肾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较胖者,而慢性肾炎则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很少见。痛风性肾病以男性居多,而慢性肾炎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且痛风性肾病的患者可能有家族史。

2.痛风性肾病经常有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史,可有皮下痛风结石。慢性肾炎则很少有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和皮下结节。

3.痛风性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肾结石,而且往往是多发或者双肾发生。而慢性肾炎发生肾结石的机会较低。

4.痛风性肾病患者,实验室检查自身免疫相关指标正常。肾功能正常时,血尿酸升高,尿中尿酸排出量也可升高。而慢性肾炎患者可发现一些自身免疫异常指标。肾功能正常时,血、尿中的尿酸量处于正常水平。

疾病防治

饮食注意

1、低嘌呤饮食:平时采用低嘌呤饮食。宜选含嘌呤低的食物,如面粉、洋葱、牛奶、鸡蛋等;禁用含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各种肉汤、肉汁、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扁豆、黄豆及菌藻类;粗粮、菠菜、花菜、蕈类、扁豆、禽畜肉类等食物含嘌呤,应谨慎选择。

2、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毫升,通过增加尿量来帮助肾脏排出尿酸,减轻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3、限盐:限制钠盐,以每天2~5克为宜。

4、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碱性环境能提高尿酸盐溶解度,且这类物质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有利于尿酸排出。一般每天进食蔬菜1千克(含嘌呤的蔬菜应避免),水果4~5次。

5、禁用刺激性食品:禁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戒烟酒。过去曾认为,痛风患者应禁服茶叶,但现在认为,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并不产生尿酸盐,也不存在痛风石沉积,故可适量选用。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增高的代谢性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

避免应用增高血尿酸的药物

利尿剂(噻嗪类)、环孢素、烟酸等。

药物治疗

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2

痛风性肾病如能得到适当治疗,可以逐渐恢复,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是对该病认识不足。一方面常误诊,因治疗不当或过晚,而贻误治疗的时机,致使患者死于肾衰竭。另一方面,当痛风诊断明确后,由于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忽略了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因此,在确诊痛风后既要有预防高尿酸肾病的意识,应予以,血尿酸水平维持在-umol/L或以下,并采取多喝水、碱化尿液等措施。

来源:湖南中医附一风湿内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12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