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谈银屑病
前言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因有大小不等的红斑,覆盖银白色鳞屑,刮之可见点状出血等待征。本病一般好发于冬春之季,夏季少发或减轻,以青壮年为多,易反复发作,一部分有家族遗传史。由于该病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病率的逐年增多,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0世纪人类十大顽症之一。
1
银屑病正名
秦老告诉我们,银屑病患者常常会提到“牛皮癣”这个病名,“牛皮癣”这个疾病,一定和夏天常见的皮肤病手癣、足癣、股癣、花斑癣、体癣等有一定的关联吧?因为,它们都叫“癣”。为什么那些“癣”治疗很容易,而“牛皮癣”治疗起来这么困难呢?
其实,这是个误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平常的“癣”是指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在夏天容易发生,用抗真菌药物,很容易可以控制机治愈。“牛皮癣”则是一种免疫性慢性皮肤疾病,病理特点为表皮过度增殖分裂,有类似皮肤良性肿瘤的特征,因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中医学无“银屑病”等相关称谓,古医籍中“干癣”、“白癣”、“蛇虱”、“风癣”、“白疕”、“松皮癣”等描述都与本病相符。早在公元前14世纪,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疕”字记载,《周礼·天管·医师》中说:“凡帮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郑玄注:“疕,头疡亦为秃也”。可见当时的疕字泛指疮疡而言。至明代《证治准绳》把白疕作为一个症状来描述,“白壳疮,遍身起如风舟之状,其色白不痛,瘙痒,……”指出银屑病的自觉症状,即不痛和瘙痒。清代《外科大成》云:“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疕,俗呼蛇风”。《医宗金鉴》亦禀其说,谓“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外科证治全书》描述得更为细致:“白疕,一名疕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尖皮厚而莫能搔痒”。综上所述,古代中医对银屑病多以其症状及皮损形态来命名,通过多年反复比较,近代医家对银屑病的病名大多认为“白疕”更为全面和相近。另《圣济总录·诸癣论》又有“状似牛皮,于诸癣中最为厚,邪毒之甚者,俗谓之牛皮癣。”《医宗金鉴》曰“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此证当谓西医的神经性皮炎。由此可见,中医的白疕即西医的银屑病、牛皮癣,中医的牛皮癣即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2
银屑病的诊疗
近年来中医对银屑病的研究日益深入,从血辨证、调血论治的观点基本上达到一定共识,即认为以血为本,风、热、燥为标的指导思想。该病初起多挟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可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病久不愈,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已化,而耗伤气血,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血虚生风所致。
根据银屑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体征,中医各家的治疗方法可谓百家争鸣,难以胜举。面对各种繁杂的治疗方法,每个人又不能逐一去验证,以区别孰优孰劣。秦师研究、借鉴、综合古今诸多论著和经验,结合西医学观点,运用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方法,参合其师赵炳南老先生提出的内有血热外受风邪或夹杂燥热之邪;内外合邪,热壅血络的学说,根据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将银屑病的治疗归纳演化为凉血、活血、养血三大治血法宝有机地融合的治疗大纲,高屋建瓴地提出新血证论,开辟了一条以血为纲的康庄大道。
西医学将银屑病分为四型:即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及关节病性银屑病。当代众多中医皮科专家对于银屑病的血证治疗分型较多,有二型论治、三型论治,见解不一。秦师根据中医学血虚生风,风盛则痒、血燥风犯,白屑为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等观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将银屑病之血证分为血热、血燥、血虚、血瘀、血寒、血毒六型,以之解释银屑病的发展变化,具体如下:
(1)血热型:在各类分型中,血热证无疑是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证型。秦老认为,血热则热灼血络,血络受损,血溢脉外,壅于皮肤,则发为红斑;热盛血燥,肌肤失养,则皮肤脱屑、瘙痒。而血热的形成,或因外感风湿热毒之邪,以致肺热炽盛,肺气郁闭,热伤营血;或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因思欲太过耗伤心脾;或因饮食不忌过食辛辣腥发之品,以致痰火内生。若病程日久,或燥热之邪久羁,耗伤阴血,血虚津枯难以濡养肌肤,皮肤干燥、瘙痒,皮损浸润明显。日久不去,或久病脾失运化,痰湿内生,皮损反复迁延,增生肥厚,脱屑、瘙痒明显。若血热炽盛或治疗不当,外受毒邪刺激,则火毒内盛充斥肌肤,气血两燔,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通体潮红,发为红皮病型银屑病;若风湿热毒之邪侵袭关节,则关节红肿疼痛,甚则畸形,发为关节型银屑病;若患者素体脾虚湿盛或外感风湿之邪,湿热之邪发于皮肤,则成脓疱型银屑病。
银屑病血热型多对应于进行期或红皮病型银屑病,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积,炎症明显,周围有炎性红晕,痒感较著,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常用牡丹皮、生山栀、金银花、生地、大青叶、赤芍、红藤、板蓝根等药物。
(2)血燥型:相当于缓解期银屑病,病期多较久,常反复发作,皮损呈钱币状或地图状,皮肤干燥,苔薄,脉弦细。根据中医阴虚血燥之说,治宜养阴润燥,常用白芍、何首乌、黄精、鸡血藤、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知母、玉竹、小胡麻等药物。
(3)血虚型:多为老年患者及关节病性银屑病,或病期日久,或处于寻常性静止期,面色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常有爪甲病变或凹陷点或增厚,皮肤干燥脱屑,基底白屑迭起,痒较甚,常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腰酸乏力、关节酸痛,舌苔白,脉细弱。治宜养血润肤。常用药有熟地黄、黄芪、丹参,制首乌、鸡血藤、乌梢蛇、当归、炙甘草等。
(4)血瘀型:银屑病患者存在着肌肤甲错,关节不利;损害处鳞屑刮除后可见点状出血;30%患者舌质偏紫或有瘀斑;微循环检查可见皮肤毛细血管扭曲或出血;血液物化特性测定常有全血黏度增高;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皮肤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僵直等血瘀指征。近年来人们重视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实际上,血瘀贯穿着疾病全过程。常用活血中药有三棱、莪术、六月雪、狼毒、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加减。
(5)血寒型:皮损色淡红,鳞屑色白较厚,皮肤干燥,常冬季加重或复发,夏季减轻,病期多较久,伴有形寒肢冷等阳虚血寒之全身症状,关节酸楚疼痛,奇痒不堪,苔薄白,脉紧。治宜温血散寒。常用桂枝、麻黄、当归、赤芍、制川乌、鸡血藤、附子、细辛、通草、黄藤等药物加减。
(6)血毒型: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泛发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全身皮肤发红,以至暗红色,甚者可有肿胀,鳞屑不多,皮肤灼热,常伴有发热,关节痛,全身不舒,便秘,溲赤,口干,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解血毒。常用药有黄连、生山栀、牡丹皮、生地、犀角、羚羊角、黄藤、青黛、生甘草、紫草、地丁草、土大黄等药物。
以上六型,以及六型下所包含的治疗细则及所罗列的个别代表性的具体药物,只是简要地叙述了银屑病治疗的综合思路。患者因病情缓急不同,人体反应强弱有异,遣方下药自亦各有所宜,故六型的判别应根据症情而有所侧重。总的来说,新血证论对银屑病之见解,即银屑病以血为本,血热为先,血虚、血燥、血寒在后,血毒是疾病恶性发展,血瘀贯穿疾病的全过程。银屑病与血瘀密切相关,各型银屑病均可以从活血化瘀论治。临床习惯上寻常型银屑病从血热、血瘀、血虚、血燥论治,脓疱型银屑病以血毒、血热、血瘀为主,红皮病型银屑病则多以血热、血瘀、血毒为主辨证,关节型银屑病则按血寒、血虚、血瘀论治。
3
单味药治疗银屑病
秦师使用单味药治疗银屑病颇有心得,把过去局限在治疗结缔组织病的一些药物和方法拓展的银屑病等皮肤病顽疾的治疗中去,是秦师近20年采对中医皮肤病学的又一巨大贡献。
(1)雷公藤:雷公藤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功能,该药及其同属植物昆明山海棠已证实具有较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银屑病疗效肯定的药物。其制剂有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火把花根片、雷公藤糖浆等,其中雷公藤糖浆有吸收好,疗效佳,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综合先后多年观察,近期有效率为70%~90%。除银屑病皮损改善外,对其伴发的关节病变亦有相应独特的疗效。研究发现雷公藤的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银屑病的免疫紊乱环节和抗炎作用而取得的,另外雷公藤提取物,包括某些单体,经观察对银屑病亦有一定功效。
(2)丹参:丹参是活血养血、养心安神的药物,适合于各型银屑病,其对于血虚型及血瘀型疗效更佳。临床上多采用静脉滴注及肌内注射,一般开始治疗阶段多采用静脉滴注,巩固阶段用肌内注射。丹参对止痒、烦躁不安、睡眠不佳及皮损消退较为明显。丹参的提取物丹参素制成针剂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治疗银屑病,与丹参有同样效果。丹参或丹参素的用量及用法:①静脉滴注:丹参(丹参素)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4g)4~8支加于5%~10%葡萄糖溶液ml内,每日一次,静脉滴注。②肌内注射:丹参注射液每日1~2次,每次1支,肌内注射。临床上如与雷公藤等药物配合应用,可以提高对银屑病的疗效。
(3)红藤:红藤有凉血活血的功能,符合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发病规律,临床上用于银屑病的有三种给药途径:①静脉滴注:红藤注射液(每支2ml,含生药4g)4支加于5%~10%葡萄糖溶液ml内,每日一次,静脉滴注。②肌内注射:1~2支红藤注射液,每日1~2次,肌内注射。③口服:红藤糖浆(1ml含生药1g),每次10~20ml,每日3次。三种用法中,疗效以静脉滴注效果最佳,糖浆口服其次,肌内注射较差。经研究发现其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较雷公藤为弱,二者同用,对银屑病可以发挥疗效的协同作用。
上述所介绍的,是秦师多年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意在试图将纷杂的银屑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症状变化,归纳于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下。当然,银屑病患者因时、因地、因人之不同均有不同,要以几个经验方一成不变地应付千变万化的病情,自然难以完全胜任。秦师根据不同的证情,提供了它随证加减的经验,以及一些组方简单,效果显著的成方制剂,以供斟酌。兹录其临证验案于后,冀能为诸同道临证时提供参考、借鉴。
4
银屑病诊治中的注意点
秦师常告诫我们,通过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也就是说达到临床痊愈,医院,任何医生都没有把握能够达到根治银屑病。患者有时病急乱投医,看到一些可以根治的医疗广告,就匆匆前去要求治疗,有时,果然疗效很好,皮损得到迅速控制,就在患者欣喜之时,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时全身皮肤变红,有脓疱,或者关节痛的症状会出现,病情再也不容易控制了,有时会危及生命。其实,这都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惹的祸,恳切希望银屑病患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1)不要滥用激素:激素具有很独特的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但是在治疗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倘若使用不当和滥用激素,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如糖尿病、骨质疏松、胃溃疡、高血压、白内障、易感染、欣快的精神症状等。虽口服或肌内注射、穴位注射可使银屑病很快消退,但一旦停药,则出现反跳,病情恶化,治疗更困难,有的甚至能变成脓疱型、关节型。欧洲国家的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自觉不用外搽激素,非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大大减少。
(2)不要滥用免疫抑制剂:银屑病有表皮细胞增生和免疫性炎症的现象,抗肿瘤药物有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免疫抑制剂有抑制免疫性炎症的作用,因此治疗本病有效。但是,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抑制和损害作用;免疫抑制剂对正常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抗感染的免疫力降低,久用有可能抑制了清除癌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发生恶性肿瘤。
5
银屑病的调护
秦师强调,银屑病是与身心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因为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患者,正呈明显上升趋势。有些患者因外在社会因素刺激和自身心理障碍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生。例如在二战期间,日军战俘被美军俘虏期间,曾发现大量日本战俘都患上了银屑病,而战后释放回国后,却大多不治自愈。说明精神因素在该病诱因中起了很大作用。
大量临床资料提示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实验发现,在银屑病发病期间神经肽类指标明显上升,同时这类物质又可导致体内免疫平衡失调,直接参与疾病发生,同时由于不良的精神心理刺激可使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失调;通过下丘脑活动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还可通过下丘脑及其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从生理上改变人体原来的各种动态平衡,导致机体发病。即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而诱导银屑病的发生。
现在已经明确,银屑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也就是说,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虑的情绪、精神紧张会推波助澜,诱发、加重银屑病。因此本病不仅需要药物的治疗,而且需要心理上的保健、克服焦虑情绪产生,银屑病患者要正确了解疾病,做到心态平稳。儿童首次患此病基本均能治愈,就与孩子不懂他患的是什么病,没有心理压力有关。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扮演着多个不同的角色,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银屑病不是传染病,患者和家属要减轻思想负担。健康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也是治好病的金钥匙。
因此,银屑病患者更加要注意心理的调节,有时会出现越担心疾病不好,越容易加重病情,对疾病本身是极为有害的,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对银屑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秦师指导我们说,银屑病患者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忌酒、忌辛辣。关于忌口,也要适可而止,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大量营养,不利病情好转。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本病的一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银屑病。经常因扁桃腺化脓而诱发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议行扁桃腺摘除术。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需穿干净柔软的衣服,定时更换内衣及床单,防止皮肤感染。避免外伤,防止搔抓及强刺激,以免产生新的皮损。避风寒,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宜用温水洗澡,禁用强碱性肥皂、洗发水洗俗。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炎等疾病发生。脓疱型患者勿搓擦皮损部位,以防发生糜烂和防止继发感染。在日常用药中,抗疟药、β-受体阻滞剂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内分泌变化、妊娠均可诱发本病并使其加重。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银屑病临床暂时痊愈后,其免疫功能、微循环、新陈代谢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3个月后才能复原。所以在临床痊愈后,即外表皮损完全消退后,应再继续服用2~3个疗程药物进行巩固,使病毒清理更彻底,以免复发。
(2)饮食的重要原则:饮食宜清淡不油腻,既富有营养且又易于消化,如瘦肉、鸡蛋、河鱼、牛奶、豆浆等。热毒是本病的主要病邪,所以宜多饮水、多喝饮料、绿茶等有利尿祛湿、清热解毒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生梨、苹果、橘子、香蕉、藕、甘蔗等。
(3)平素可选用的食疗方:
①乌梅50g,加糖,水煎服食。适用于寻常性银屑病的瘙痒、脱屑、失眠、多汗、口干津少、精神不宁。
②芹菜g,红枣50g,煲汤分次服。适用于各型银屑病伴有高血压、慢性胆石症、便秘。
③绿豆50g,薏苡仁50g,水煎代茶饮,每日一次,加砂糖。适用于寻常型及脓疱型银屑病。
④淮小麦30g,莲子15g,五味子15g,水煎服,加砂糖。适用于瘙痒心烦、夜寐不宁、多汗、低热升火。
⑤土茯苓g,乌龟1只(宰杀,去内脏、头、爪,连龟甲同用)。土茯苓先煎煮1小时,放入龟甲再煎3小时以上,食龟肉饮汤,每日一次,可连服2~4次。适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伴关节肿痛、拘急不利、虚烦失眠。
⑥白木耳50g,金银花30g,大青叶30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银屑病伴有五心烦热、咽痛口干、低热咳嗽。
⑦橄榄12个,山豆根15g,大青叶30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咽喉疼痛、口渴心烦,皮肤红色丘疹融合成片。
- 上一篇文章: 冠状动脉自发夹层,是少见病么热点聚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