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课堂腱鞘囊肿该如何治疗
手腕、足背部长了肿块不要慌。很有可能是腱鞘囊肿。
作者︱仁芯
来源︱国际临床与康复医学
先看一个病例:
周阿姨1个月前右手腕部出现了一个“小疙瘩",偶尔局部有酸痛。一开始没当回事,近日这个疙瘩越长越大、越来越疼,平时做家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周阿姨很担心,这……会不会是长肿瘤了?
经医生诊断,原来这是腱鞘囊肿,并非肿瘤。
什么是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囊肿的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胶冻状粘液,囊腔多为单房结构,部分也可为多房结构,腕背和足背部发病几率最高。
腱鞘囊肿可能会扩大规模,手腕腱鞘囊肿症状较明显,肿块呈半球形,豌豆至拇指头大小,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饱满,触之坚硬,有弹性,压之有酸胀或痛感,严重时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手部关节处腱鞘囊肿示意图
哪些人易发腱鞘囊肿?
?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具体病因可能与长期慢性劳损有关。
?一些需要长期重复劳损关节的职业(如打字员、银行点钞员、货物搬运工)或需要长时间电脑操作的工作都容易诱发此病。
?骨关节炎、系统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
?糖尿病患者也较易患上此病。
如何诊断腱鞘囊肿?
1.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半球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
2.肿块生长缓慢,压之有酸胀或痛感,基底固定。
3.X线摄片显示骨关节无改变。
4.B超检查:囊肿在超声下显示为无回声区。
5.MRI检查:可清晰的显示囊肿及其边界。
如何治疗腱鞘囊肿?
肿块较小、无症状,不影响局部功能的,可不必处理;囊肿较大、胀痛明显、影响局部功能的,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非手术疗法
01
击碎法
适用于手腕部较小的腱鞘囊肿。令病人将手平放在桌上,手心朝下,腕下垫软的织物,使囊肿露在最高点,然后用一本厚重的硬皮书猛击曩肿,使囊壁破裂,破裂的囊壁和囊液会自行吸收。
02
挤破法
用双手握住病人的手腕,双拇指项压住囊肿,突然用力挤压,使囊肿破裂。
此法较击碎法成功率略高些,但需有较大的指力,且能瞬间用力,才能够挤破,且仅适用于手腕及踝关节周围的腱鞘囊肿。
03
穿刺法
取5~6号针头或针灸用的银针,从囊肿顶部刺入囊内后,将针放成斜角,向囊肿四周随意穿透几个洞,以穿破囊壁且避开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为原则。当穿透几个方向后出针,以消毒棉球盖在针眼上,用拇指按压囊肿,将液体挤出。然后加压按揉,局部加压包扎3-5天,嘱咐病人,在四五天内,每天都要数次压按揉挤,直至正常。
04
注射法
局部消毒后用20毫升注射器、9号针头穿刺,尽量抽尽囊液,然后视囊肿大小注入四环素0.25~0.5克(以生理盐水2~6毫升溶解)。囊内注射四环素后,能引起裳肿内粘膜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囊内化学性炎性反应,使囊肿腔逐渐粘连以至闭合,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另外,还可以注入氢化可的松、碘酊、酒精等药物。
注意:非手术疗法的缺点是容易复发,并且反复针刺抽吸容易造成周围组织粘连,导致手术切除时囊肿周围解剖结构紊乱不清。
手术治疗
1/麻醉成功后,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巾,上止血带。
2/以肿物为中心切开皮肤,切口可稍大,注意分离保护皮下神经组织。切开皮下筋膜和腕背韧带,解剖分离显露囊肿壁顶部,牵拉提起,用止血钳仔细剥离至囊肿根部。有的囊肿蒂部穿经肌腱与肌腱之间,手术中应小心地牵开肌腱,充分显露其蒂部。剥离过程中,囊壁一旦破裂,可用止血钳夹住破裂部位,以保持囊肿的充盈状态,这样比较容易分辨和剥离。如果破口太大,可将内容物擦干净,从肿物内壁探查其蒂部,再在其囊外分离至蒂部。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及其蒂部,对于蒂部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严密缝合蒂部,其二是扩大切除蒂部并旷置。
3/缝合腕背韧带并关闭皮肤切口。视切口部位和切口大小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条,最后敷料加压包扎。
手术治疗效果最佳。手术必须仔细将全部囊壁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的腱鞘、腱膜等组织彻底切除。术后很少复发。
如何预防腱鞘囊肿?
1/用热水洗手足。在劳累后应用热水对患处进行冲洗,使局部血流通畅,促进血液循环。
2/运动和自行按摩。劳动后各关节疼痛不适,适时活动关节,并由浅入深进行自行按摩。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
3/长时间使用电脑和鼠标,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
4/多食水果蔬菜。如油菜、青菜、芹菜以及桔子、苹果、生梨、山楂等,以补充维生素和均衡营养。
重要提示:不是所有的肿块都是腱鞘囊肿。若手腕或足背等处出现无痛性的半球形肿块,考虑为腱鞘囊肿的同时,还需要与皮脂腺瘤或脂肪瘤等相鉴别,以免误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别小看银屑病,几年后会ldquo升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