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能运动吗
不少女性整日把减肥当做她们的人生目标,我们身边不乏那些已经很瘦的女性还嚷嚷着要减肥。但是有这么一类人群正处于迷茫中,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运动,但又十分渴望减肥——这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到底能不能运动。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运动,但是选对运动项目也很重要。其次真正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才是对症下药的关键。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身体左右两侧关节对称性发病,多个关节发生病变的慢性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是感染(EB病毒)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反应。感染后,体内的抗体与抗原(病原体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液循环沉积于关节内部的滑膜上,刺激滑膜细胞产生白介素(IL-1β),从而激发关节内部的免疫代谢紊乱。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滑膜后,滑膜细胞将其吞噬,但免疫复合物可能未被完全破坏,经部分消化后持续存在,并且渗透于滑膜液中,从而激发关节内部延续不止的免疫代谢紊乱,导致关节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血管翳),并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面的骨骼、韧带和肌腱等等,造成关节结构的破坏,使相互对应的关节面发生融合,出现纤维化强直、错位、甚至于骨化,最终导致病变关节的畸形和残废。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的多关节炎均可出现,病变关节以靠近手掌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手掌和手指之间)、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颈椎、牙关、胸骨-锁骨关节以及肩膀-锁骨关节也可发生病变,并且活动受限。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学表现
髋关节病变少见。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病变关节持续性肿胀和压痛,常常伴有至少持续1小时的晨僵。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小指方向偏斜和呈“天鹅颈”模样以及钮扣花模样的表现。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关节呈现强直,并因病变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而失去活动功能,致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关节病变外,还可出现皮肤下结节、心、肺、肾、神经及眼等器官的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没得治?
有些患者认为风湿病是不治之症,对治疗失去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结果反而会延误病情。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的确没办法彻底根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无法控制。事实上经过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缓解,平时只需服用少量药物,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早期正规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键,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病程2年)若对治疗反应良好,那么预示着未来5年,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经过一个阶段的时间,治疗药物可以逐渐减少,大部分患者可以仅以小剂量单药治疗即可控制病情,极少数患者甚至可以停药、病情不复发。随着再生医学干细胞的科研成果,治愈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再是难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RA
研究表明,干细胞的炎症调节炎症包括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也就是说,它对几乎所有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和功能、B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产生、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并且,干细胞还可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
例如,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呈剂量依赖地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蛋白激酶或糖原合成酶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G1期或S期的转化,血清和局部的B细胞活化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特异性抗体生成减少。
又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干细胞对破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促进破骨细胞形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和促进Tregs的升高介导。
目前,干细胞移植临床研究主要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多发性硬化和强直性脊柱炎等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采集应用不会引起在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的舆论,而且干细胞采集操作简单,常用于临床试验研究。
干细胞的临床试验
临床案例1:学者探究UC-MSCs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免疫相关因子变化情况,将30例受试者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干细胞组(15例)和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15例),干细胞输注数量为1×108(50ml)。
随访3个月,干细胞组患者血清TNF-α、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IL-4水平及CD4+、CD8+、比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学者认为,UC-MSCs移植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炎性相关因子,提高免疫相关因子水平。
临床症状方面,干细胞组的DAS28、HAQ、ACR20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说明疼痛、晨僵和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所改善。
临床案例2:研究者对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干细胞移植,患者年龄为9~54岁,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细胞输注干细胞1×/kg体重。
试验结果:对疼痛评分、晨僵程度的分数均有所下降,肢体活动程度的分数上升显著;特别是在移植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取得更佳效果。
间充质干细胞有能力调节免疫反应,改善血管生成,还可以防止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独特的性质赋予它们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潜能。
文章部分参考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期待你的
分享点赞再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年6月18日周二聊天素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