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书摘人体简史收官闲散知识点

陆陆续续看了好几个月,终于把《人体简史》看完了,此前选取了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章节,单独做了读书笔记,其余章节的知识点就整合在这篇文章里啦。

·只有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人类是地球上最独特的生物,只有我们选择了直立行走,但其原因则众说纷纭。因此我们现在有的只有人类直立行走的演化历史,而没有原因。化石证据表明,早期人类大约在万年前开始行走,在万前成功捕获大型动物。可太不容易了。咱们老祖先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那是因为人类掌握了投掷。而投掷则要求人类的身体发生三种关键变化:高而灵活的腰部、松散机动的肩膀和鞭状方式投掷的上臂。因此,人类开始直立行走。为适应这新的步态,我们采用更狭窄的骨盆,也因此给女性的分娩带来了巨大的疼痛和风险。同时,直立姿态会对支撑和缓冲脊柱的软骨盘施加额外的压力,有时会移位或突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椎间盘突出。

久坐不好哟,快起来动一动

运动真的对身体有好处,研究表明,经常散步可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降低31%,40岁之后每天只活动11分钟,就可延长1.8年的预期寿命,每天活动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可将预期寿命提高4.2年。运动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培育激素,减少患糖尿病或一些癌症(比如乳癌和结肠直肠癌)的风险,改善情绪,甚至可以避免衰老。

如果迈开腿来给自己的健康加加分太难,那么聪明的人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自行开发出了许多自救的机能。

发烧

发烧其实是我们的身体在自救,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温始终保持在36~38℃之间,低2℃或者高4℃,都会让大脑陷入危机,迅速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死亡。不过体温小幅的上升,能够有利于人体对抗病毒的自卫能力。体温仅升高1℃,病毒的复制速度就会降低至此前的1/。可惜我们不能永久升高体温,因为它太贵了。将体温提高2℃,我们对能量的需求就将上升20%。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杀死侵入性细胞,同时在我们自己的细胞行为失当(如发生癌变)时,努力杀死它们。总的来说,免疫系统识别任何身体中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并在必要时杀死它们。免疫系统的核心是五类不同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我们对淋巴细胞会熟悉一些,淋巴细胞的构成如下:

T

A.辅助T细胞:帮助其他细胞发挥作用,比如包括B细胞产生抗体;

B.杀手T细胞:杀死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

C.记忆T细胞:记住早前入侵者的细节,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出现时,就能快速反应,即适应性免疫。

发炎

发炎呢,其实是身体为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战斗所产生的热度。白细胞在遇到入侵者时,会释放出一种叫作细胞因子的攻击性化学物质,让人发烧和病恹恹的。

不过讽刺的是,在我们遭受的病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疾病,目前总共存在大约5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并且,80%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在女性身上,可这是为什么呢,母鸡啊。

同样令人困惑的还有过敏,我们对过敏都很熟悉,其实过敏也是免疫系统疾病,但其成因同样是个谜。有些人对某些材料特别敏感,查尔斯·帕斯特内克医生在《我们体内的分子》一书中讲过一个案例,飞机上的一名儿童因为两排之外的一名乘客吃了花生,住院了两天。

据说年,只有0.5%的儿童对花生过敏,而20年后的今天,这一比例已经增长了四倍。

人体的构造也让我们没有那么轻易死去。接入手腕的一切都包裹在筋膜鞘(一种保护性绷带)里,所以很难一刀割到动脉,也正因此,大多数割腕的人都没死成。跳楼也有风险,因为腿变成了缓冲区。人类的呼吸效率也很高明,我们的肺可以容纳大约6升空气,肺组织有93平方米,包含了大约千米的气管。

死可真费劲,好好活着啦!

·号外号外·

我们一年当中呼吸差不多万次,一辈子呼吸5.5亿次左右。我们屏气能力很差,长时间屏住呼吸带来的不适感,不是由氧气的消耗带来的,而是由二氧化碳的积累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放弃憋气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吐气。

不过人类也的确十分脆弱,任何一种疾病都有可能把我们击倒。

传染病

在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特别是流行病,可能是最让人闻风丧胆的。一种疾病是否会成为流行病,取决于四个因素:致命性、是否擅长寻找新的受害者、可控性、对疫苗是否敏感。

历史案例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造成数千万人死亡;

在白喉疫苗问世前,美国每年有超过20万人染病;

“伤寒玛丽”一个人就至少要为53例伤寒和3例确诊的死亡负责;

20世纪,据信有5亿人感染天花而死。

如今,对人类最大的疾病风险是流感。

——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金奇

流感!!!

每年2月,世卫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都会聚在一起,大多根据东亚地区的情况,确定如何制造下一种流感疫苗。可惜,流感病毒种类异常多变。每一种流感病毒的表面都有两类蛋白质:血凝素(首字母为H)和神经氨酸苷酶(首字母为N),因此流感的命名格式为HXNY,其中X和Y是数字,比如H5N1,表示该病毒结合了血凝素(H)的第5次已知迭代和神经氨酸苷酶(N)的第一次已知迭代,H5N1就是我们所说的“禽流感”。

事实上,相较于西班牙流感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年前,我们现在也并没有做好准备应对异常猛烈的疫情爆发。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警觉,而是因为我们运气好。——金奇

事实证明,我们不会一直运气好,新冠疫情的爆发让金奇的这番话一语成谶。

·癌症·

在传染病之外,癌症可能是最让人害怕的。癌症的攻击无休无止,带给病人无尽的痛苦。癌细胞相当自私,相当聪明。它们只为自己的利益扩散,它们能够悄咪咪地不被免疫细胞发现,可以不受药物影响,能产生抗性,能进入冬眠状态等待更好的条件等等。

癌症是我们为进化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的细胞不能变异,我们就永远不会得癌症,但同时,我们也无法演化。

实际上,癌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病因不同、预后不同的疾病套装。80%的癌症,即恶性肿瘤,产生于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和器官膜的细胞),只有1%的癌症是在结缔组织中发现的,这一类的癌叫作肉瘤。年龄、生活方式、环境接触、病毒和细菌都会导致癌症,不过有时却异常随机,可能真的只是运气问题。

即使我们运气足够好,即使我们再注重身体健康,也终究会面对死亡。

年,一位名叫伦纳德·海弗里克发现培养的人类干细胞(指的是在实验室里生长的细胞,与活体细胞相对)只能分裂约50次,之后就会神秘地失去继续生长的能力。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海弗里克极限(HayflickLimit)。后来另一组研究人员发现每条染色体末端一段名为端粒的特殊DNA片段起到了计数装置的作用。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不断缩短,直到达到预定的长度,细胞便死亡或失效了。端粒化学由端粒酶调节,当细胞达到预定的分裂限额,端粒酶就会关闭细胞。但是在癌细胞中,端粒酶却不会指示细胞停止分裂。因此啊,端粒不仅和衰老有关,还和癌症有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当然,衰老也不仅和端粒有关,关于衰老同样还有太多未解之谜。

但确认的是,60岁以后,人的死亡风险每8年翻一倍。随着年龄增长,膀胱弹性变差,皮肤也会失去弹性,血管更容易破裂,每一次心跳泵出的血液量也会逐渐下降。大多数垂死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天都失去了吃喝的欲望,有些人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当咳嗽或吞咽能力消失,他们往往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俗称“临死的哀鸣”(deathrattle)。同时,死亡时还会有另一种费力的呼吸,叫作“终末濒死呼吸”(agonalbreathing),这是由于心脏衰竭导致的,可能持续几秒,也有可能持续长达40分钟甚至更久。

寿命神秘莫测,不过我们也的确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我们长寿,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运动,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比如良好和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这一条也是经过研究得到证实的哦。真的!研究发现,在哥斯达黎加最贫困的尼科亚半岛,当地人的寿命很长,同时有着更长的端粒。理论认为,他们得益于更紧密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研究还发现,一旦他们独自生活或者每周没能至少见一次孩子,端粒长度的优势就消失了。

人体的故事就暂时说到这里了,关于人体,还有太多未解之谜,这同时也说明了人体构造的神奇与巧妙。

生而为人,非常不易,非常幸运,要好好活着,还要好好生活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1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