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风湿患者的福音

干细胞在诱导风湿患者免疫耐受形成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关节结构破坏、促进组织再生修复,重燃风湿患者新希望。“风湿”不是一种病,是一百多种病天气转凉后,不少患有风湿的朋友反映,骨头的“小情绪”又来了。按照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的定义,风湿性疾病包含十六大类,共一百多种疾病。风湿病是对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统称,它实质是一组与免疫相关的、以非组织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包含退行性病变(如骨关节炎),某些潜在的理化因素(如痛风)刺激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疾病主要损害结缔组织,因此又称结缔组织病。普通的病大多是因为病毒、细菌等外敌入侵造成的,风湿病就比较特别。它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叛变导致的一类疾病!什么是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简单的说,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器官或组织。还不理解?我来给大家换种说法。话不多说,上图进入21世纪以来,基础免疫学证明免疫异常(免疫的过度活化)参与了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同时也引领了生物医学的发展,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的诞生促使风湿免疫性疾病进入了靶向治疗时代,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等重要致炎因子成为了重要的目标靶点。但随着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临床应用,也暴露了其局限性。面对风湿免疫性疾病难以解决的“免疫异常”机制,干细胞强大的免疫调节机制恰好“机”缘巧合,平衡免疫并抑制过度活化的免疫。目前,干细胞治疗的机制已较为明确,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带来了新的临床策略!干细胞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目前,干细胞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范围广泛,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多发性硬化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采集应用不会引起在社会、伦理及法律等方面的舆论,而且干细胞采集操作简单,常用于临床治疗。研究表明,干细胞的炎症调节炎症包括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也就是说,它对几乎所有固有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具有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干细胞对T细胞增殖和功能、B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球蛋白产生、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抑制;并且,干细胞还可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例如,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呈剂量依赖地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蛋白激酶或糖原合成酶激酶信号通路介导的G1期或S期的转化,血清和局部的B细胞活化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特异性抗体生成减少。又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干细胞对破骨细胞的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促进破骨细胞形成的炎性细胞因子和促进Tregs的升高介导。典型案例分享01案例1:

学者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免疫相关因子变化情况,将30例受试者分为非甾体抗炎药+干细胞组(15例)和非甾体抗炎药对照组(15例),干细胞回输数量为1×(50ml)。

随访3个月,干细胞组患者血清TNF-α、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L-4水平及CD4+、CD8+、比率高于移植前及对照组;学者认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炎性相关因子,提高免疫相关因子水平。

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方面,干细胞组的DAS28、HAQ、ACR20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说明疼痛、晨僵和关节活动度等症状有所改善。

02案例2:

研究者对7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干细胞治疗,患者年龄为9~54岁,1例肉芽肿性多血管炎,2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1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干细胞回输1×/kg体重。

治疗效果:对疼痛评分、晨僵程度的分数均有所下降,肢体活动程度的分数上升显著;特别是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取得更佳效果。

传统的风湿病疗法主要靠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治疗其效果有限,且安全性存在不确定性,时间久了会出现不良反应,即使达到了临床缓解,软骨损伤和骨损伤依然存在。而就在传统医学束手无策之时,随着干细胞研究深化,体内外实验与临床研究均显示,干细胞在诱导风湿患者免疫耐受形成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缓解临床症状、防治关节结构破坏、促进组织再生修复,重燃风湿患者新希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1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