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纹nbsp一种人体遗传信息
《自然与人》年第5、6期
肤纹——一种人体遗传信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海国副教授如是说
年12月8日,《文汇报》报道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海国副教授对肤纹的研究成果的文章——《我国民族肤纹可分为南方、混合、北方三大群》。
张海国副教授是复旦大学生物系人类学专业的最后一批学子,17年来潜心于人类肤纹研究,除了大量论文外,还在《大众医学》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肤纹与疾病的文章。鉴于他的出色成绩,去年已被同行们选为中国遗传学会肤纹研究协作组组长。《文汇报》的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世界日报》、澳大利亚《华埠报》、《自立快报》等都相继报道了这一成果,得到世界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有关中国人的民族聚类问题,我们一直听说中华民族可分为南北二大群。我们也知道二大群的外表差异,如:北方人人高马大,眼睛细长;南方人瘦小纤细,眼睛圆大。我也一直对自己(阿拉上海人)属于哪个群产生质疑。肤纹是我们每个人体表外露的生物学特征,它的那些性状能确定群落属性?我还感兴趣的是,除了区分群落外,肤纹研究在其他领域还有什么研究成果?
带着这些谜团,社长决定和我一起去采访张海国副教授,做深一步的了解。
汉族的确是中华民族所有少数民族集合的后代
刚听说张海国,就觉得名字很气派。的确,见其人如闻其名,高大魁梧的个子,风华正茂的年龄,着一套摩托车手酷爱的皮质优良的黑色茄克和紧身裤,为人热情洋溢而又不失稳重细致。他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的副教授,自80年代初至今专门从事中华民族肤纹研究,在著名遗传学专家陈仁彪教授指导下,在同室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与云南、西藏和新疆的同事协力合作,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张副教授简单扼要地介绍了科学研究肤纹的方法,他说:“肤纹是人类经典的外露遗传性状,是显而易见得。比如说手指的指纹有三种基本类型。在手腕上方有大、小鱼际纹。在手指根部,还可见到三条纹线汇成的指三角。这些纹线每个人都不同,根据手掌的纹线特征,我们订出了11个参数。我们的研究就是以这11个参数为标准的。”
随即,张副教授介绍了他们工作的起端及经过:
“从80年代开始,我们各地科研人员联手对全国56个民族的肤纹展开了大调查,每个样本都深入到当地取样,即用油墨涂在被选的当地人的手和脚上,然后印在纸上,由此得到捺印图,再带到研究室分析。这样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素材。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对各个领域的渗透使我们也跃跃欲试。我们的样本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无可挑剔的,怎样才能使肤纹研究这棵老树发出新芽来,成了当务之急。恰在此时,二医大与美国达成使用先进的SAS软件(即PC统计分析系统6.03软件)的协议,我们利用时机开始展开大量的工作,即对所有数据矩阵标准化处理后,再做聚类分析,并画出系统树图。”
张副教授拿出了系统树图给我们分析:“到目前为止,我们对52个民族的个群体的指掌纹做了聚类分析,在系统树上可见到南方群、混合群和北方群三大人群。聚类群与地理位置有平行关系,南北间以长江或北纬30o~33o为界限。
“在我们调查过的个群体中,有38个群体归入了南方群,其中包括中国南方的壮、傣、白、景颇、苗等19个民族;23个群体归入北方群,如羌、鄂伦春、朝鲜、哈萨克、维吾尔等17个民族,61个群体归入混合群内,其中包括大部分的汉族群。另外,历史上多次南来北往的民族大迁移,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原来一民族分为多个群体而归入系统树图上的混合群体。所以,一个民族如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有可能归入不同的群体。“
有关于民族迁移,张副教授特地为我们介绍了两个迁移群体的有趣现象:“现在云南还保留着一支蒙古族,是古时南征时进滇的,经过肤纹聚类分析,他们已归入南方群;而取材于北方的彝族,肤纹特征则归入北方群。可见民族迁移后,一个群体的体质肤纹与民族的主支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对我们最关心的汉族归属问题,张副教授非常肯定地回答:“汉族的8个群体中,有7个群体全部在混合群中,所以对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汉族是南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合后代,事实证明其生命力较强,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肤纹研究很有实用价值
那么,指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张副教授娓娓道来:“实际上肤纹的含义包括指、掌、脚纹,都有一定的遗传性。其中指纹有50%的遗传信息,掌纹和脚纹各有25%的遗传信息。据我们调查,双胞胎的指纹相似程度极高,达到95%以上。
“指纹在探案上的作用众所周知,由于DNA数据库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过程,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指纹还是探案中的第一物证。江泽民主席在去年考察北大时,听说我国指纹自动识别技术目前仅有多万人的库存,而一些发达国家要多得多。江主席关切地说:‘人的指纹各不相同,终生不变,对搞好社会管理有重要的开发价值,这项工作要加强,在法律上也应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肤纹研究的实际应用在体育界也爆出了新闻。一些国家在挑选优秀运动员苗子时,把小运动员的肤纹特征经计算机运算处理,从而能得出此运动员是否有培养前途的结论。这个成果在我国也已研究成功,并付诸实施。事实证明的确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这个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肤纹研究在人类学的应用上也起到很大作用。人国除已确定的56个民族外,还有个别群体(如夏尔巴人等)的民族属性还未定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分类困难。比如建国十周年时,在天安门城楼的庆典上,毛泽东主席很热情地和一个少数民族女代表握手,并关切的询问她是哪个民族的代表,她回答说是藏族的,因为在她的记忆里,相传自己的民族是‘白马藏族’。这则报道传到她的故乡,大家欢欣鼓舞。可兴奋之余,老乡们向代表提出疑义,认为白马藏族是一个单独的民族,不属于藏族。对此问题,四川省民族委员会于年专门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我们肤纹研究组也协助展开了调查,结论是白马藏族在肤纹上与其邻近的羌族很想象,单独建立一个民族证据不充分,这恰与专家们的观点一致,从而澄清了事实。”
肤纹可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听说张副教授在肤纹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方面很有成绩,我们饶有兴趣地向他请教,他举了肤纹探测疾病的三个典型的例子:“在医学上肤纹研究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最显著的例子是唐氏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白痴。患儿脸部就有很明显的特征,如:舌头外露,眼睛眼裂小,眼外角上升,鼻根低,其指纹中80%为箕型纹,atd角度大于70,大多数患儿为通观手,另加上一些其他的参数对照,很多国家已把肤纹测定婴儿唐氏综合症作为很重要的诊断手段。这类患者在染色体上也有异常,即第21对染色体由3条染色体组成。
“患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的女子的指纹也与众不同,她们有8个以上的斗型纹,大拇指以箕型纹为主,atd角度也大于60。。体现在染色体上,他们比正常人少了一条性染色体。
“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又称小睾丸症)的男子,他们的弓型纹出现率很高,加上另外一些指纹参数,指纹研究也能在此病症上起到辅助诊断作用。他们的染色体也不正常,为47条,比正常人多了一条性染色体。”
最后,张副教授信心十足地说:“我国尚有87.6万人的民族属性未定,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进一步扩大,肤纹学在实际应用中一定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手相到底研究什么
民间一直对手相的研究很感兴趣,其中不乏迷信的因素,但也有些有识之士对手相探讨命运感兴趣。我们此行采访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听听科学研究肤纹的权威人士的意见,以飨广大读者。对此,张副教授如是说:
“一般看手相是看手上几个大的纹路,比如说‘通关手’是手掌上居中的一条横贯左右的深纹,它实际上是手掌表皮与内部结缔组织的一层深筋膜相连而形成的一条皱褶,又称为曲褶纹。曲褶纹与人的后天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往往取决于个人用手的方式和用力的程度及职业习惯等,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屈褶纹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研究的肤纹是一种皮嵴,即表层皮肤的凸起,凸起的边上还有凹陷,称为沟。从显微镜上看解剖结构,嵴实际上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个凸起的小点,小点上还有汗腺的开口,嵴和沟组成的花纹才是肤纹学研究的内容。我们已经说过,肤纹有明显的遗传性,故而才能成为经典的遗传学研究性状。因此,肤纹和手相是二种不同的结构,遗传上也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至于‘通关手’,他们在人群中的比例为10%左右,其中不少是后天形成的。我们曾对通关手儿童作过一次调查,我们取了个5~7岁儿童的捺印图,原来估计他们与非通关手儿童的肤纹特点会有差异,介结果证实了通关手和非通关手儿童的肤纹特征完全一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谈到这里,张副教授明确地对“看手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利用屈嵴纹看相有太多的随意性,因为在屈嵴纹尚未发生变化时,个人的祸福贫富、生老病死实际上已经有了几个回合。而当屈嵴纹随着皮肤张力的减弱逐年增加时,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一如既往、平静安详的。所以我的观点是,用屈嵴纹看相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我国肤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听说最近张海国副教授在太原召开的“中国遗传学会肤纹研究协作组第五次会议”上被选为组长的消息,我们询问了这个协作组的情况。张副教授告诉我们:
“我们这个协作组成立于年,每4~5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由于大多数会员来自医学院,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主要是在医学应用方面,把肤纹研究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当然,在人类学、遗传学方面的应用就更广泛了。”
“协作组还做了一项对我国肤纹研究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工作,即统一了指纹和掌纹11项参数的具体测量标准,有了统一的标准,我们这次中华民族肤纹聚类分析课题才有可能成功。”
当问到我国肤纹学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时,张海国副教授很自豪地告诉我们: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就对肤纹研究很重视。从80年代开始,我们展开了我国大陆55个民族的肤纹大调查。这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我们利用协作组的凝聚力,利用我国展开群众运动的经验来为科研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到的。每一次有国际同行来参观,都使他们非常羡慕。所以说我们在肤纹研究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肤纹研究大有前景
在张海国副教授的科研成果发表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陈竺教授主持的测试人类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试验,从遗传学上得出支持中国人群起源于非洲的结论。当我们问到肤纹研究是否有可能对“人类非洲起源说”作出结论时,张副教授回答说:“有了我们这项研究成果为基础,下一步的工作是是走向世界,寻找一些其他人种的肤纹资料,这样就能对非洲起源说提出支持的工相反的意见,关键要以资料为准。”
有关肤纹研究的前景,张副教授认为这是任重道远的工作。他说:“肤纹的遗传机制很复杂,随着遗传机制的提示,有可能发现新的遗传模式,这将对人类了解自身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的前期研究已告诉我们,远离主支的分支民族将渐渐与主支告别,其变化的速率即基因突变的频率速度比还未有过研究,我们已经开始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将为民族亲缘关系、迁移路线和时间作出量化结论。”
“要进一步研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搞的56个民族的捺印图,经过若干年后,将成为珍贵的民族生物多样性的资料,这也是当今民族所能留给后人的唯一完整的体质和遗传的直接素材,我们有责任抢救和保护好当代我国民族肤纹资料,努力做好这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研究。”
翟氏生理多元智力测量的科学原理及意义
现代遗传学提示:人的遗传信息是由DNA所携带,DNA序列不同,决定人们个子高矮、肤色和体质的不同,还决定智力和潜在天赋等。人的DNA序列约有30亿个核苷酸,DNA测序已经完成,待功能基因全部破译之后,测定智力将会十分容易。能否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提前破译人类智力奥秘?北京市东方科奥人类智力潜能研究所(原武汉大学东方智力研究测试中心)主任翟桂鋆在“有诸内必形诸外”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全息理论指导下,经近三十多年艰辛探索,认为DNA序列和脑结构不同,必定会在人的体表以不同的终端密码显示,且易在头发、耳朵,特别在手纹显示。手纹是基因的外部表现,研究手纹就等于研究基因。世界上绝对没有二人的手纹相同(相同的概率为亿分之一,又一说为百万的七次幂分之一),也绝没有二人的基因相同,故可以说手纹就是基因和脑结构的外部显现。手纹排列有序,和智力有着精确的对应关系,并且为多基因遗传,在多基因中有一主导基因在起决定作用。只要识译手纹智力遗传密码,代入DNA指纹智力参数公式即可计算出人的智力高低、智力类型、艺术体育天赋、能力特长、性格特质等。
为什么有的人语文一般而数学优秀?有的人则是语文优秀而数学非常差?为什么有的人小学数学成绩好,到初中二年级(有的是高中二年级)后数学成绩直线下降?这就是智力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据统计,高考失败者,有80%是选错文理科所致。经翟氏生理多元智力测量后能使这一问题得以避免。此项技术的研究成功,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智力观念将产生强烈冲击并将建立相应的科学教育新体制。智力的生理多元智力测量必将成为21世纪智力测量的主流,也必将成为21世纪每个学生的必需。
生理多元智力测量项目表
普及测量版...............................
学习风格测量(共25项)
最佳思维模式 最佳学习路径
最佳学习模式 最佳学习模式
最佳判断模式 行为模式
简约测量版...............................
学习风格测量(共25项)
艺术天赋测量(共11项)
全息保健体检(共35项)
基本测量·白银版.....................
智力潜能测量(共6项)
学习风格测量(共25项)
艺术天赋测量(共11项)
全息保健体检(共35项)
标准测量·黄金版......................
智力潜能测量(共8项)
艺术天赋测量(共11项)
体育天赋测量(共12项)
学习风格测量(共25项)
性格特质特长(共19项)
全息保健体检(共35项)
高级测量·钻石版......................
智力潜能测量(共17项)
艺术天赋测量(共14项)
体育天赋测量(共12项)
学习风格测量(共29项)
能力特长测量(共24项)
性格特质测量(共27项)
全息保健体检(共35项)
测量报告链接:治白癜风哪里最好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
- 上一篇文章: 肿瘤中医治疗系列验案2食道癌和肺癌
- 下一篇文章: 人体奥秘,科学的处女地世界公认的六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