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核抗体ANA谱有什么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按其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可将各ANA区分开来,如: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等。每一大类又因不同抗原特性而再分为许多种类。因此ANA在广义上是一组各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更确切的名称应为抗核抗体谱。ANA主要存在于风湿病,是风湿病常用的筛查项目。

  测定本抗体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放射免疫法(Farr法)、ELISA、血凝法等,我国的临床工作者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尤其是IFA法,免疫荧光法测定杭核抗体常见有以下几种图形:(1)均质型:核质染色均匀一致,这种染色型常与抗组蛋白和抗DNA抗体有关;(2)斑点型: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常呈这种染色型;(3)周边型:荧光染色围绕在核膜周围,它与抗DNA抗体有关;(4)核仁型:仅有核仁染色,具有抗4-6sRNA抗体呈现这种染色型;(5)着丝点型: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喉癌细胞)在核分裂相期时,可见到荧光染色的着丝点排列成特殊图型,而在鼠肝做底物中看不到此类图型,而被遗漏。

  由于核抗原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DNA抗体

抗DNA抗体有抗双链DNA(ds-DNA)和抗单链(ss-DNA)抗体之分。抗ds-D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密切,且随疾病的活动度而升降,病情好转者其滴度多下降甚或转阴。抗ss-DNA抗体则与抗ds-DNA不同,可在多种疾病出现,包括一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故在临床上实用价值不大。而抗ds-DNA抗体被认为是SLE所特有。

  抗DNA的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一些SLE患者,DNA大分子存在于循环中或粘附于多种器官的微血管结构,这些循环或器官原位抗原型DNA均可与循环自身抗体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炎症系统,在一些器官如肾脏,肺和脑组织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导致组织损伤。

2、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

此抗体原经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抗ENA抗体型染色多呈斑点型。此类抗原分为九种,故产生九种相应抗体。

 (1)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抗原来源与Sm相同。它对去氧核糖核酸酶不敏感,但对核糖核酸酶,胰酶敏感。年把它作为诊断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重要血清学依据。但以后发现本抗体可在多种风湿性疾病出现,不具备对某个病的特异性,但有助于鉴别结缔组织病和非结缔组织病。抗核RNP抗体见于近32%的SLE患者,几乎见于所有MCTD患者。

 (2)抗Sm抗体:Sm系一患者Smith的简称。年首先在患者Smith体中发现。抗原来源于小牛,兔胸腺,人脾等组织的一种酸性糖蛋白。抗Sm抗体可见于1/3或以上的SLE患者,不出现于其他疾病中,对SLE诊断有特异性,成为很有价值的SLE诊断标志,但无此抗体不能排除诊断。

 (3)抗SS-A抗体:系在发现Sjogren氏综合征(SS)的A抗原后而命名,也称为干燥综合征,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主要指标。本抗原可以从人、牛、猪脾中提取。它除存在核内外,也存在于细胞浆内。

 (4)抗Ha抗体:抗Ha抗体可与小牛胸腺可溶性核提取物(以及小牛和鼠的肝提取物)起反应。见于干燥综合征患者,亦称之为SS-B抗体。应用沉淀素反应,补体结合以及荧光技术检测。目前多数人认为13%SLE及33%SS患者有抗Ha沉淀性抗体。

 (5)抗PM-1抗体:系多发性肌炎的特异性抗体。抗原系小牛胸腺核提取物,有人暂称之为PM-1。最初有人应用补体结合抑制试验,确定该抗体特性,在皮肌类患者中发现PM-1抗体。有人测定在多发性肌类患者阳性率13.6%,皮肌类20%,系统性硬化并肌炎25%,SLE并肌炎偶有阳性,在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对肌炎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6)抗MA1抗体:为近年发现抗核酸蛋白抗原的抗体,称之为抗MA1抗体。该抗体只出现于某些严重的SLE患者中。

 (7)抗Scl-70抗体:因出现在硬皮病且其分子量为,故名。系统性硬化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得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0%。在其他结缔组织和非结缔组织病偶有阳性,而正常人均阴性,说明本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系统性硬化的标记抗体。

 (8)抗Jo-1抗体:因患者而命名。国外报道在多发性肌炎患者阳性率为30-50%,合并有肺间质纤维化的肌炎则达60%,而在皮肌炎患者则低于10%,在其他疾病均阴性。

 (9)抗Ku抗体:因患者命名,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合并有肌炎的系统性硬化患者,阳性率达55%。

  总之,抗PM-1,抗Jo-1,抗Ku都与肌炎有关。

3、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一组碱性蛋白质,含有稍高量的赖氨酸及精氨酸。是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结合成DNA一组蛋白。组蛋白抗体见于药物诱发的红斑狼疮。

4、抗着丝点抗体

其抗原为紧附于染色体着丝点的DNA蛋白质。国外报道本抗体多见于CREST综合征(即表现为软组织钙化,雷诺现象,食管功能低下,指端硬化,毛细血管扩张)。阳性率达90%以上,称之为CREST的标记抗体。我国系统性硬化绝大部分是弥散型,CREST型极少见;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在系统性硬化为20%,CREST型38%,弥散型10%,说明它不一定是CREST型的标记抗体。

如果您想了解肾病知识、办理咨询及预约挂号,

请浏览张昱大夫个人网站:







































白癜风症状主要有哪些
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