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病。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骨与关节的病变。常见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均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
壹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呈对称性。早起晨僵,持续时间约0.5-1.0h,活动后可缓解,发病后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关节红肿胀痛,压痛明显,可以触摸到皮下结节。实验室检查示类风湿因子增高,X线片示所累及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由于软骨受累及缺损所致。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显示关节周围骨质中的骨小梁减少、萎缩及变细。
贰骨性关节炎
通常为多关节发病,也有单关节发病者。受累关节可有持续性隐痛,活动增加时加重,休息后好转。疼痛常不严重,气压降低时加重,故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时可有急性疼痛发作,同时有关节僵硬感,偶尔可发现关节内有磨擦音。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但稍活动后反而好转,有人称之为“休息痛”。后期关节肿胀、增大及运动受限,但很少完全强直,一般表现为骨阻滞征。
叁强制性脊柱炎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关节病变最为常见,偶可累及膝、踝及手足小关节。它的最为显著的变化为关节的纤维化和骨性强直。腰背痛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症状。
早期腰痛表现为腰骶部不适或隐痛,或表现为臀深部不适感。一些患者,可能有外伤或其他诱因,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不能活动,或伴发热,似机械性腰痛或急性炎症,卧床休息数日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清中不存在类风湿因子,而组织相容抗原HLA—B27的阳性率甚高。
以上医院检查、化验,以明确病情及诊断后,西医治疗配合中医汤剂以及理疗,可控制病情发展并缓解症状。中医认为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治法: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
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义: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其他治疗
①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②穴位注射法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③电针法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④中国古代药酒治疗方法因为人体对酒吸收较快,药物之性(药力)通过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有效缓解病情。
中药处方治疗痹症热邪迫络
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遇暖加重,得冷则舒,痛不可触,筋脉拘急,不能屈伸,日轻夜重,口渴烦闷,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小滑。
清热通络。
石膏30克,知母10克,巴山金银花15克,太白半支莲20克,太白毛羌30克,野生丹参15克,太白茶15克,盘龙七20克,太白木通20克,甘草8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忌食辛辣之品。
风热湿浸
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局部有灼热感,伴有发热、恶风、咽喉疼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透表清热,化湿通络。
麻黄5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防风10克,桂枝5克,赤芍10克,见雪灰30克,生姜3克,生甘草3克,太白毛羌15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慎起居。
脾肾阳虚
痹证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肌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痛,舌淡,脉沉弱。
温阳益气。
红毛七10克,公丁香3克,桂枝6克,干姜6克,生姜3片,太白毛羌6克,独活6克,陈皮6克,秤杆七15克,长胜七15克,红枣5枚,潞党参15克,怀牛膝9克,苏叶6克,苏梗6克。
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预防护理1
注意保暖
2
饮食清淡易消化
3
按时吃药及检查
浩福志为您推荐:
赞赏
- 上一篇文章: 杜一生带您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
- 下一篇文章: 胃肠不适警惕这七种结缔组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