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与预后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8.html

与1型糖尿病不同,2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要进行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的评估。

一、常见并发症

1、肾病:白蛋白尿是评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TODAY研究发现在例平均病程7个月的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6.3%存在微量白蛋白尿,而到病程36个月时,这一比例上升到16.6%。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诊断之初检测后,每年应检测1次。糖尿病病程超5年的患儿,应考虑至少每年筛查尿白蛋白,取随机尿样检测白蛋白/肌酐比值。微量白蛋白尿标准为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但<mg/g。当3次尿标本至少2次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30mg/g),应该考虑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并逐渐加量直到比值正常。通过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血压,争取尿蛋白在6个月内达标。当糖尿病肾病发生后,因血糖浓度升高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压增加,逐渐漏出蛋白质,若病情不控制,长久以往,则会出现持续大量的蛋白尿,到了这个阶段肾脏病变已为不可逆性阶段了,若再进一步发展,一般约8~12年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这个阶段通常称为尿毒症期。目前对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治疗手段还不多,主要目的是防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发生,而不是使它逆转。当肾脏病变已发展到尿毒症阶段,可进行腹膜透析或者是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有条件和可能,进行肾脏移植是使病人肾功能得以恢复的唯一出路,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如果不早期重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不仅会影响生命质量,而且会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高血压:TODAY研究发现,在例平均病程7个月的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13.6%存在高血压,当随访至3.9年时,这一比例上升到33.8%。高血压的起始治疗包括减轻体重,低盐饮食,加强锻炼。如果6个月后血压仍大于第95百分位数,应开始使用ACEI,渐加量至血压小于第90百分位数,控制目标值是血压持续</80mmHg(17.3/10.6kPa),或低于同年龄、性别、身高组血压的第90百分位数。如果因不良反应而不能耐受ACEI,可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如果单药应用不能维持血压正常,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3、脂代谢异常:TODAY研究发现诊断数月后的2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79.8%存在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0.2%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所有大于2岁的儿童在诊断糖尿病后,如有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家族在55岁前出现心血管事件或家族史不明,应考虑检查空腹血脂谱(在血糖得到控制后)。如果无上述家族史,应在青春期(≥10岁)开始首次血脂筛查。脂代谢异常诊断后,一般每年复查1次。

4、视网膜病变:迄今为止,关于儿童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流行病资料相对较少。糖尿病发生后,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才会出现并发症包括DR。鉴于此,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很少发生DR,但针对儿童的研究数据显示儿童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对他们进行糖尿病并发症常规筛查非常必要。儿童青春期开始或≥10岁,一旦糖尿病病程3~5年,应该考虑进行首次扩瞳后综合性眼科检查。此后,推荐每年进行常规随访。虽然视网膜照片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筛查工具,但不能替代综合性眼科检查。随访频次应该在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后,由眼科专家推荐。在我国,糖尿病患者失明的危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5倍。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难点是新生血管病变的治疗,尤其眼底视乳头部或其他部位出现的新生血管,多伴有结缔组织增生,使视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因此而致失明者的情况并不少见。另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眼部缺血、缺氧等也成为眼科日常治疗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5.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确诊时应该筛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可使用简单的临床检查手段进行筛查,以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如果临床特征典型,一般不需要进行电生理学检查或转诊给神经科专家。严格控制糖尿病病情有助于改善神经病变,疼痛明显时可以采用镇痛剂对症治疗。同时应该筛查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但由于不影响治疗或预后,一般不需特殊辅助检查。通常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生成的增加、蛋白激酶C途径激活及氧化应激都被广泛认为参与到其发生发展中,此外,遗传因素也非常重要,一些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甚至是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存在明确的神经病变。而一些患者虽然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却无明显的神经病变。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小,自我表达能力差,往往缺乏周围神经病(DPN)典型的临床主诉,导致不能早期诊断而失去治疗的机会,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好地控制血糖,可以有效预防DPN的发生。血糖持续升高能够造成神经纤维损伤,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能早期发现DPN、积极控制血糖、给予甲钴胺等神经保护治疗,则可能使神经损伤减慢或部分恢复,避免发生足部坏疽、截肢等严重并发症。

6.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2型糖尿病患儿25%~50%合并有NAFLD,故糖尿病一经诊断即需对此相应评估,包括肝脏B超或磁共振肝脏脂肪定量等,以后每年1次。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患儿,控制体重及口服二甲双胍均能降低肝酶,改善NAFLD。护肝药虽可用于肝功能损伤,但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青少年,最佳方法还是改善胰岛素抵抗。如果在控制体重和糖尿病治疗下肝酶仍持续升高,则需考虑肝脏活检。

7.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目前倾向于认为PCOS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部分。2型糖尿病的女孩自诊断起每次随访中都应详细询问月经史,如果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多毛及严重痤疮,需考虑PCOS的存在。PCOS的诊断需基于月经稀少或停经同时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或生化表现,可以合并或不合并多囊卵巢。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体育锻炼,口服二甲双胍均能改善卵巢功能,提高日后生育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haqd.com/zlyz/1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