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总结病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
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
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萎缩(atrophy):己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代谢、功能下降.
3.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4.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而发生的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5.细胞水肿:概念:细胞内水、钠的过多积聚,导致细胞肿胀。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6.脂肪变性:概念: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胞质中或数量明显增多。(胞浆内异常脂滴边缘较整齐的空泡),
7.虎斑心:心内膜下和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
8.玻璃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或血管壁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嗜依红毛玻璃样的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9.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其基本表现是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
10.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水解作用
较弱时,坏死区呈灰白或灰黄色、干燥、质实的
凝固体。镜下:细胞结构消失,但保持组织结构轮廓。
11.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常有坏死腔形成
12.坏疽:大范围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
13.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机化
14.空洞cavity:坏死物液化经相应的自然管道排出留下的空腔。
15.窦道: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16.瘘管: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第二章
1.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第三章
1.动脉性充血(arterialhyperemia):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
2.静脉性充血(venoushyperemia)(淤血congestion):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发生的充血。
3.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成份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肺淤血:1)原因:左心衰
2)病变:大体:体积大、暗红色;切面红液
镜下:肺泡壁:Cap扩张、充血;
肺泡腔:水肿液,红细胞,心衰细胞纤维组织增生(慢性肺淤血)
3)临床表现:
A气促、缺氧、呼吸困难
B端坐呼吸:端坐的体位、减轻淤血
C粉红色泡沫痰
4)结局: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氧→肺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
5、肝淤血:1)原因右心衰
2)病变:大体:肝大、质实、切面呈红(淤血)、黄(脂变)相间的花纹→槟榔肝。镜下:中央V及周围的肝窦扩张淤血。中央的肝C萎缩、消失、坏死。周边肝细胞脂变。
3)临床表现:肝大、肝区压疼、肝功能下降
4)结局:早期病变可逆,长期慢性肝淤血可引起肝硬化(塌陷的网状纤维胶原化,肝窦储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汇管区纤维增生)
6、白色血栓(palethrombus):
(1)构成:大量血小板
(2)大体:灰白、坚实。
(3)镜下:珊瑚状的PC梁表面粘附白细胞
(4)见于:血栓起始部;延续性血栓头
7、混合血栓(mixed~,层状血栓);
(1)构成:由白色血栓和红色血栓构成
(2)大体:红、白相间层状排列
(3)镜下:血小板、红细胞
(4)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A瘤、心脏内球形血栓
8、红色血栓(red~,凝固性血栓)
(1)构成:纤维素及红细胞
(2)大体:暗红色、质脆
(3)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4)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9、透明血栓(hyaline~,微血栓)
(1)部位:微循环内(微血栓)
(2)构成:纤维素(纤维素性血栓)
(3)肉眼:看不见(镜下血栓)
(4)见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0、栓塞embolism:血循环不溶的异常物随血流阻塞较小血管过程和现象
11、气体栓塞(gasembolism):指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空气栓塞]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减压病(de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 上一篇文章: 糖皮质激素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 下一篇文章: 中醫課堂學術貼國醫大師賀普仁談